大好时光好放歌——赣县强化科技创新促产业发展升级
朱建华 江西日报记者 鄢朝晖
赣县以科技部对口支援为契机,以科技创新驱动为重要抓手,增强发展升级定力,奋力迈出争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排头兵新步伐。
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生机。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赣县深思熟虑,蹄急步稳。
该县出台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实施意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优化自主创新环境等“五大”举措掷地有声,“干货”不断,“猛料”迭出。
今年赣县预算科技支出3700多万元,接近前两年的总和。今年上半年,有6个科技项目获得立项,争取扶持资金255万元,正康生物、芯隆新能源等两家企业通过高企认定评审公示,赣南脐橙酵素液发酵工艺及产品开发研究等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专利授权量达61件。目前,全县有高新技术企业10家,各类科技企业40多家,有30多家企业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等16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已经建成省市级技术中心11个。一个月前,该县拿出近300万元用于去年企业科技创新奖励。
此外,赣县对引进的科技型项目实施“一名县领导、一支工作队伍、一套项目推进方案”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全程保姆式服务。为帮助科技型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难题,该县降低科技型项目市场准入门槛,工商登记实行县域通办制,并通过“助保贷”、“财园信贷通”等融资平台,为世瑞新材料、诚正有色等企业融资7860万元。
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
哪里有创新,哪里就有活力。
赣县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特色发展、联动发展,在产业创新升级上加强突破,打造赣县产业聚集区。
很长一段时间,谱赛科(江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尚汪为甜叶菊干叶加工后下脚料的处理问题头疼。谱赛科公司每年成千上万吨下脚料堆积如山,天气一热更是臭气熏天。
两年前,天德生物的到来解决了李尚汪的难题。在与谱赛科一墙之隔的天德生物,1万余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铺满了整堆整堆的有机肥。据了解,天德生物通过与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区域研究所、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出联抗—II型复合功能菌和生产新技术,不但“吃”光了谱赛科每年2万余吨的下脚料,还向周边地区要货。
这种全循环、普惠式的产业发展模式加速生物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已成为赣县五大主导产业之一。目前,谱赛科成为国家农业龙头企业,天德生物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生产厂家之一。
在赣县,类似“生物食品”这样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有10多条,园区产业配套率达到80%。
以升级支撑民生改善
坚持将改革振兴的成果普惠于民,科技创新也不例外。
甜叶菊是一种草本植物,在赣县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当地农民将晒干后的甜叶菊叶片卖给县内的谱赛科、菊隆高科等加工企业。
阳埠乡黄沙村的陈惟富是种甜叶菊的一把好手,每亩能拿到150公斤的干叶,被评为县里的“种菊明星”。后来,村里种甜叶菊的热情慢慢减弱。“每亩挣个1000多元的纯收入,诱惑力有限。”陈惟富一语道破。
2012年,得益于科技部国家科技惠民强县专项计划的支撑,赣县甜叶菊产业实施新品种培育选育工程,“谱星1号”、“菊隆5号”等从近百个品种中脱颖而出,亩均干叶达220公斤,最高产超过300公斤,含糖量也提高了。今年,陈惟富一口气承包了50亩土地用于种甜叶菊。
小小的一片新叶不但给农民带来了实惠,还给加工企业带来了福音。谱赛科以往每生产1吨糖需要12吨左右的干叶,现在只需9吨左右,同时节省了用于提糖的辅料。该企业正逐步将降下来的生产成本反哺到农民身上,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会越来越高。
改善民生,科技创新大显身手。在该县梅林镇桃源河流域实施的基于污染治理的赣县生态园林工程示范项目,采用全新生物科技治理技术,整个工程完工后,将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赣县生态旅游乡村建设综合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正在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南塘黄屋、江口旱塘这两个现代化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将给欠发达农村地区发展产业经济起到标杆作用。赣县科技局长曾庆东表示:“这些科技项目惠及民生,一方面是强县富民,另一方面还致力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