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三送” 续写作风建设新荣光

12.02.2014  13:39

  本报记者 黄 颖 鄢朝晖 林 雍

  行走在赣南的山山水水,我们真切体会到有股新风正在红土地上荡漾;访问赣南的干部群众,我们深切感受到有一股暖流正在老区人民心中奔涌。在赣南采访,我们体会最深的是“三送”干部工作的热情、干群之间的真情和深情。

  采访“三送”过程中,我们每次座谈会必会超时,每次走村串户总是延误吃饭。因为,一个个感人故事总是吸引、打动着我们,干部群众谈起“三送”都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故事。

  感受热情:心相通情相融 无形的“隔离墙”不见了

  “对百姓的诉求要有诚心和耐心。作为干部,就应该诚心为百姓服务好,这样才能体现我们‘三送’干部的作用,密切同群众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摘自赣州“三送”干部熊炳昱《民情日记

  “过去有些干部架子大,我们都害怕;如今干部作风变化大,群众解疙瘩,有话可说有求必应,样样都好啦!”这是瑞金市象湖镇社区居民自编的“顺口溜”,它生动折射出赣州开展“三送”带来的喜人成效。

  采访中,我们遇到了、听到了很多这样干工作、对群众有着火一样热情的干部。

  位于章贡区的原市航运公司棚户区需要改造,但由于种种原因,先后两次棚改都不了了之。“三送”干部进驻后,逐一入户宣讲政策,解决困难,破解复杂问题,使棚改顺利启动。为让居民早日告别低矮潮湿、透风漏雨的棚户房,棚改工作中,“三送”干部没休过一个双休日,每天工作14个小时。

  瑞金市卫生局驻叶坪乡黄沙村“三送”工作队队长杨锐,面对进村时群众的冷眼和不理解,默默带着工作队,为这个烈士村、贫困村争取资金修道路、便桥、水渠等。自土坯房改造以来,他更是天天必到点上帮助村民协调解决问题。如今华屋村村民都纷纷说,新房建好后一定要请队长坐上席。

  兴国县国土局驻垓上村“三送”队员黄崇林,不仅自己积极为当地村民办好事实事,还鼓励爱人当上了一名留守孩的“爱心妈妈”,动员在北京工作的女儿无偿帮助村民联系销售脐橙,被村民称为“新时期的苏区干部”。

  …………

  “如果不是上门走访吃了群众的‘闭门羹’,如果不是自己亲历为群众办事过程的艰辛,对改进工作作风就不会有切肤之痛,信念也不会那么坚定。”说起转作风,瑞金市社保局驻日东乡日东村“三送”工作队队长陈文丽感受颇深。

  温室里长不成参天大树,马厩里养不出千里战马。干部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群众中去,激发了他们工作的热情,增强了身体力行转作风的动力,在全方位、复合式的锤炼中端正了思想、增长了才干,建立了与群众的深厚感情,干群之间那堵无形的“隔离墙”不见了。

  感悟真情:办实事解民难 “三送”铺就幸福路

  “建立更持久、更牢靠的干群关系,有时并不一定要以‘实物’来得之,更需要的是我们‘三送’干部有贴近群众的心,有服务群众的情,有倾听群众的意。

  ——摘自赣州“三送”干部唐金梅《民情日记

  走进兴国县铭恩新村,一幢幢青色坡顶、白色砖墙的三层联排新房错落有致,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村民们刚搬进新居,洋溢着热闹欢喜的喜庆气氛。村民胡世瑞满心欢喜地告诉记者:“原来住的土坯房快要倒了,现在的楼房180多平方米,做梦也没想到,能住进这么宽敞的新房,都是托‘三送’干部的福呀。

  “三送”工作的落脚点,既在于锤炼干部,更在于让群众得实惠。

  让我们采撷几个“三送”干部为乡亲们办实事的镜头:

  崇义县把推进“水上漂”农户上岸搬迁安置,作为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在“三送”干部的帮扶下,全县“水上漂”“双渡”农户已全部上岸定居,还通过发展油茶、果业、花卉苗木等产业,切实解决了移民上岸后的生计和致富问题。

  瑞金市地税局驻沙洲坝镇洁源村“三送”工作队,帮助当地盐田希望小学完成全面改造项目;建设四星级敬老院;新修了公路和自来水等公用设施;全面启动村庄整治;“菜篮子”基地项目完成131亩、搭建了109个蔬菜大棚;万亩灌区渠道改造项目已全面完工。

  上犹县紫阳乡店背村因村里10多家石材加工企业污染水体,村民不得不舍近求远从山上引水。“三送”干部到石材企业做工作,并协助县有关部门出台整治方案,使产生污染的石板材厂全部停业,他们还与当地群众一道清理河道,降低河床,使昔日“浊河”又变成了“清河”。

  …………

  “三送”工作3年来,共帮助硬化村组公路4729公里,解决113.2万农村人口安全饮用水问题,完成低电压改造13万户,新建农家书屋1万多个,改造危旧土坯房40.6万户,调处矛盾纠纷14.2万起。

  修公路、建新房、抓项目、搞产业,“三送”工作从简单的“送钱送物”,转变为抓项目,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办实事,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发展产业;从零敲碎打解决特殊困难,到集中、常态化解决民情诉求。“‘三送’干部,什么事都替我们想到了!”这是群众发自内心的话语。

  枫林村在开展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体搬迁后,村民们为感谢党恩,把新村命名为“铭恩新村”。如今,苏区时期那种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干群密切关系又回来了。

  感念深情:胜似亲人 又见浓浓鱼水情

  “在‘三送’工作中,尽管不能满足每个人的愿望,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只要你真心对待,把他们当朋友、当亲人,和他们平等相对、亲切交谈、热心帮助,就一定能取得群众的信任。

  ——摘自赣州“三送”干部钟盈华《民情日记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为“三送”,老区人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干群之间在共同的奋斗和生活中结下了深情。

  不会忘记,于都梓山镇岗脑村肖兴荣曾是有名的上访户。“三送”干部袁上森上门给他宣传政策,建议把他列为低保对象,帮他出脱贫致富的点子。肖兴荣终于感动了。他说:“现在农村政策真好,还是共产党待我们最亲。

  不能忘记,“穿上干部们送来的新棉衣,盖上干部们送来的新棉被,暖了身子暖了心。”接过“三送”干部冒着雪花送来的棉衣棉被,瑞金市叶坪乡田背村低保户谢老汉感激地说。

  不会忘记,赣县五云镇蓬村年近八旬的五保户邓俊坤夫妇,无儿无女,仍住在破旧的土坯房里。“三送”干部不仅帮助老两口申请土坯安置房,还通过流转土地帮助解决资金难题,使老人圆了住房梦。老人每次提起这事,都感激地说:“感谢党,感谢‘三送’干部。

  …………

  采访中,许多“三送”干部流下了真情和感动的泪水。章贡区“三送”干部蔡玉梅,在讲述与她一起驻点的干部邓云,因全身心投入棚户区改造,忙到深夜竟忘记去接放学的小孩,当地群众和“三送”干部全部出动,历经3小时找回小孩的故事时,蔡玉梅流泪了。

  崇义县 “三送”干部朱丽华,在讲述2013年洪灾来临,同事们打着手电筒,走了几十里山路,冒着生命危险连夜帮助群众撤离,连跌带撞中导致衣衫褴褛;在说到“三送”干部集体自发为一位75岁重症老人献血、悄悄垫付医疗费,后来这位老人临终时最后一句话竟然是“快打电话给‘三送’干部,他们会来救我!”时,朱丽华数度哽咽、泣不成声。

  采访因她们的哽咽流泪而多次中断,她们的泪水中饱含着对群众的深情和作为“三送”干部的自豪。此时无声胜有声。感动和敬佩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党性的光辉、为民的情怀和干群同心、同舟共济的蓬勃力量。这种力量在“三送”的大舞台上尽情释放,正汇聚成红土地民生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正能量。

  在这方孕育苏区优良作风的红土地,赣州各级干部正以优良的作风、崭新的风貌,全力打造新时期的“作风建设模范区”,续写新的荣光!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