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打造赣粤闽湘四省交界综合交通枢纽

28.11.2014  18:51

   打造赣粤闽湘四省交界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

  ——《赣州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2—2030年)》要点解读

  未来你会不会为上下班路上的拥堵而烦恼?你的爱车能很容易找到停车位吗?公交车辆的运行间隔时间能否再短点?去南昌、去广州或者去国外是否能花更短的时间……

  去年底通过的《赣州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2—2030年)》,以发展的眼光、前瞻的高度,对赣州的对外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客运物流系统、停车系统等各个领域进行了详细规划,为市民勾勒了一幅未来水陆空立体化的出行蓝图,将一一解开你心中的疑问。

  请点击上图查看大图

   交通系统发展目标

  1.构建“1248”区域快速便捷的商务交通圈。

  构建快速便捷的商务交通圈:以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主体,构建辐射吉安、郴州、韶关、龙岩、河源等周边地市的1小时交通圈。由客专与城际铁路构成快速铁路网络,建立至广州、厦门、南昌、长沙等周边经济中心城市的2小时商务交通圈。以空港、客专为支撑,建立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的4小时快速交通圈,打通与台湾及东盟主要国家的航空联系,融入全球化发展。

  构建低成本、多式联合的货运交通圈:以空港、铁路和公路货运枢纽为主体,积极推行多式联运,建设直通深圳、厦门、泉州等沿海港口海铁联运无水港,实现“4小时到港、当日出海”的目标。以空港、普通铁路为主体,构建赣州至珠三角、长三角、成渝、云贵、北部湾等经济区的8小时交通圈,开辟赣州至东盟、中亚等地区出海通道,全方位提升赣州区域交通枢纽地位。

  2.构建市域“6030”交通圈。

  采用分级辐射模式,充分发挥主副中心逐级辐射作用,主副中心之间构建60分钟交通圈,副中心与中心镇之间构建30分钟交通圈。即:赣州中心城市至崇义、大余、信丰、于都和兴国县城构建60分钟交通圈;赣州中心城市至龙南、瑞金等副中心县(市)构建60分钟交通圈;龙南、瑞金等副中心县(市)至辐射的各县(市)构建60分钟交通圈;各县(市)中心城区与中心镇之间构建30分钟交通圈。

  3.构建公交导向的高效都市。

  改变以往以道路建设为导向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式,转向以公共交通为导向(TOD)的发展模式。

   综合交通

  强化京九国家级综合交通走廊,重点完善南向与珠三角交通对接;提升厦蓉国家级综合交通走廊,重点完善东向与海西交通对接;京九与厦蓉形成“十字形”交通主走廊。扩展济广、赣韶、赣井、赣汕和寻全等副走廊,形成“两主多联”的走廊格局。

  ●航空发展策略

  黄金机场按4D等级扩建、飞行区按4E级预留,建设成为我国东南部新兴国际门户型机场,赣粤闽湘四省交界地区区域性门户枢纽机场,对接港台和东盟地区航空口岸,区域重要的旅游中心机场。

  在瑞金预留4C级机场选址,建设瑞金通勤机场。规划研究龙南通勤机场和南康、宁都、安远等通用机场。

  ●铁路网络规划

  以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等快速铁路网络建设为重点,释放普通铁路货运能力,完善铁路出海通道,提高赣州铁路网的综合运输能力,将赣州建设成为我国东南部重要铁路枢纽之一。

  加快昌赣深客专、赣龙铁路复线、赣韶铁路复线、赣井铁路、鹰瑞梅铁路、赣郴铁路建设;远景规划寻全铁路。

  赣龙铁路复线与赣井铁路衔接形成厦蓉快速通道,其城区段与昌赣深客专并线并预留四线建设条件。

  利用客专、普铁富余运力开行城际列车,构建以赣州为中心的城际铁路网络,覆盖吉安、郴州、韶关、龙岩、河源等周边地市。

  沿兴国、石城建设蒙西至华中煤运铁路。恢复森林小火车运营,为旅游客运提供服务。

  赣州中心城市地区铁路网按照“客运进城、货运绕城”模式调整布局,分离客货运组织,构筑“南客北货”格局。中心城市形成“两主五辅”的枢纽布局模式,两主为赣州西站(凤岗站)和原赣州站,五辅即赣州南站、赣州东站、南康站、上犹站、江口站。

  ●高速公路网络规划

  市域构建“四纵五横两射一环”高速网络布局,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

  “四纵”:长沙-井冈山高速公路南延至大余,远景经韶关、全南至河源;大广高速扩容改造;新建乐安-宁都-于都-安远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南延至梅州。

  “五横”:新建吉安至福州高速公路;泉南高速公路;厦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赣州至郴州段);赣韶高速公路东延至会昌,远景至龙岩;新建寻乌至全南高速公路,东西延伸与周边高速公路网衔接。

  “两射”:新建赣州中心城市至安远高速公路;新建兴赣高速公路,连接厦蓉高速和泉南高速公路。

  “一环”:东外环高速公路外移线与大广高速和厦蓉高速公路形成的高速公路环线。

  ●水运发展规划

  赣州港功能定位为国家重要支线港、区域性重要港口、苏区枢纽港,在综合交通体系中起辅助作用,以能源及资源型大宗物资运输为主,重点依托江河联运发展集装箱及件杂货运输。

  赣州中心城市范围内形成“一港四区”布局。和乐港区为综合港区,储潭港区以危险品集散运输为主,上坝港区为煤炭专用码头。远期控制预留湖江港区。

  ●公路网规划

  赣州中心城市与各县(市)间国省道提升至一级,副中心县(市)与各县(市)间省道提升至一级至二级,保障县县之间通二级路。各县(市)与下属重点镇、主要风景区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区间通二级至三级公路。

  在既有国省道提级改造基础上,新建赣州中心城市至信丰、崇义、大余二级公路。客运场站规划。中心城市内规划迁建赣州长途客运中心站(联合赣州南站),新建凤岗客运站(联合赣州西站)、赣州汽车站(联合赣州火车站)、梅林客运站、上犹客运站(联合上犹站),扩建南康客运站(联合南康站)。

  规划各县(市)新建或迁建汽车客运站结合火车站联合设置,龙南、瑞金汽车客运站按照一级客运站标准建设,其余县(市)按照二级客运站标准建设。

   城市道路

  干路网整体布局呈“格网状”,与城市空间结构与产业布局相协调,强化六大功能区间直达交通联系,并与区域高速公路网及对外交通枢纽衔接。路网总规模达到3250公里,路网密度为10.0公里/平方公里,其中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构成的干路网总规模1465公里,干路网密度达到4.5公里/平方公里,支路网密度达到5.5公里/平方公里。

  ●快速路网

  中心城市构建“三横五纵”快速路网。

  “三横”:即赣南大道-兴国路-武陵大道-城西大道(G105以东段),串联梅林组团、章江新区、河套老城区、蓉江新城、南康等城市功能组团;迎宾大道-飞翔路(延伸至唐江),串联城西(开发区)中心、凤岗中心、唐江中心等城市主要功能区,承担赣州西站、黄金机场的快速集散交通;东绕城快速路,承担梅林、河套老城、章江新区、蓉江新城、南康等功能组团间的快速交通联系及赣州站、南康站等枢纽的集散交通。

  “五纵”:即贡江大道,承担梅林组团出入境交通及与南部各片区快速联系;东江源大道(G105老线)-赣康路,承担章江新区与城西(开发区)组团、水西组团联系,及上述组团与各大片区纵向交通联系;

  蓉江三路,承担城西(开发区)组团与蓉江新城间的快速联系及与纵向快速路网转换;蓉江七路,承担凤岗-三江、蓉江新城等功能组团及赣州西站、黄金机场的快速集散交通;大广高速公路既有线,承担南康与凤岗-三江、城西(开发区)等组团联系及纵向交通转化。

  此外,预留工业三路-金龙路-梅林大桥及东延线快速路,形成城西(开发区)与梅林组团的便捷快速通道,减缓河套老城区过境交通压力。

  ●交通性主干路网

  中心城市构建“十纵十一横”交通性主干路网络。

  “十纵”:即虔东大道及东西延长线,赣康路-金东路、钨都大道-长冈路、金潭大道、工业一路-蓉江一路、蓉江四路、蓉江五路、蓉江六路、机场路和康唐线。

  “十一横”:即龙桂路-湖边大道、红旗大道及东延线、文明大道及东延线、金岭路及西延线、客家大道及西延线、东桥路-张家围路-赞贤路-黄金路、东阳山路-长征大道-赣南大道、京九路-和谐大道、梅林大桥-G323老线、赣丰线和城西大道(G105以西段)。

  ●跨江通道

  规划中心城市范围内跨江通道总量将达到85座,远景预留13座。规划主城区跨江通道达到48座,平均间距1800米,核心区平均间距500米至600米。南康组团规划跨江通道24座,上犹组团规划跨江通道13座。

   停车系统

  构建以配建停车场为主体(承担75%至85%)、以社会公共停车场为辅、以路侧停车场为补充的停车供应体系,针对不同地区实施差异化的配建及收费标准。近期以增加停车供给为主,远期逐步加强停车需求管理。停车总泊位按照1∶1.2供应目标进行规划。基本停车位满足一车一位要求,出行停车位要以公共建筑配建为主。

  ●分区发展策略:中心城市划分为四类区域,采取不同的策略和停车设施供应结构。

  Ⅰ区为古城禁行区,实施小汽车准入证制度,逐步禁止古城范围内居住及就业以外的机动车通行。Ⅱ区为核心控制区,采取适度控制紧缺型供给的原则降低小汽车进入核心控制区的交通量,鼓励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发展;停车供应率取0.7。Ⅲ区为平衡发展区,适当提高停车设施供给,结合交通枢纽布置P+R停车场;停车供应率取1.0。Ⅳ区为适度满足区,适度满足停车需求,采取高标准配建停车设施,基本依靠配建车位解决停车需求,结合轨道站点等交通枢纽大力发展P+R停车场,并提前预留停车设施用地;停车供应率取1.3。

  ●公共停车场布局:公共停车场重点布置在综合性商业、服务和活动中心、CBD地区、改造潜力小的建成区和交通换乘枢纽等地区。

  遵循“远近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规划公共停车场的实施可行性,对实施性强的公共停车场进行规划预留,以满足近期需求;远期提出各分区停车供需规模,为下一步停车专项规划提供依据。考虑个体运营货车停放及货运组织需求,在城市边缘结合高速出入口附近结合大型市场设置货车公共停车场。

  2030年赣州市中心城市社会公共停车设施规模为8.5万个。规划对部分供需矛盾较突出和可实施性较强的大型公共停车场(100个以上停车泊位)进行布局规划,同时设置“P+R”停车场。规划大型公共停车场102处,总泊位19250个。

   城市公共交通

  公交干线由快速轨道、地面公交干线(包括BRT与大站快线)构成。规划期末公交干线走廊总规模达到220公里至260公里,形成以快速轨道、地面公交干线为主体的干线公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