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医生”事件不能自己查自己
无论是还涉事医院一个“清白”,还是彻底揭开过度医疗的“黑幕”,都需要在更高层面上展开更权威、更中立、更透明的调查。
针对愈演愈烈的“走廊医生”事件,绵阳涪城区政府发布了最新的调查报告,内容与之前并无多大差别,几乎全部否认了兰医生反映的问题,医院下发的绩效工资核算方案,“具有时代背景,条款中无违反当年卫生主管部门相关规定的情况”。
通篇看来,这份所谓引入医疗卫生专家第三方独立调查得出的报告,更像是一份应对舆情的官方文件,从调查方法、“事实真相”到后续措施,内容可谓“滴水不漏”。但即便如此,涉事医院未有过度医疗乱象的调查结论,依然与之前的调查一样,并未获得舆论的认同。
有事实、有数据、有分析,为何这样的专业调查还是让人怀疑?公众的怀疑或许有非理性的因素,但调查本身的缺陷更是硬伤,如果调查的主体与事件存在利害关系,调查的程序缺乏足够的中立和公开,数据再翔实、分析再缜密的报告也是枉然,因为要想炮制一份混淆视听的调查报告太简单了!
事件曝光至今已有数月,究竟有无“过度医疗”依然混沌不清。基于生活的常识,医院向科室下达经济指标,科室再向医生分配指标任务,并通过奖金等形式将利益捆绑起来,这并不是多么神奇而难以想象的。市场激烈竞争下的趋利动机,究竟衍生出多少过度医疗的“冰山”,人们更期待能够得到彻底的揭发。在多次调查仍不能平息质疑的情况下,官方要想消除猜忌还原真相,最起码对大众的心理要有个预判,以采取更能获得信赖的调查机制。
然而,当地所谓的第三方调查,只是在区级这个层面展开,虽然不乏纪检监察、审计这样的执法部门参加,也遴选了不少医疗专业人士,但调查并没有正面回应公众的心理猜忌:事件发展到这种地步,似乎不再是某一家医院的事情,而与地方的形象声誉息息相关。在这种“休戚与共”的利害关系中,地方自己组织自己的人调查自己的医院,本身缺乏程序正当性。
看似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调查组,实际上从党政部门到各个医院,全部都是当地机构,这在医疗体制行政化的背景下,怎能称得上是“第三方”“中立”的呢?过度医疗并不是一个患者臆想中的名词,它无数次出现在以往的个案当中。因此,无论是还涉事医院一个“清白”,还是彻底揭开过度医疗的“黑幕”,都需要在更高层面上展开更权威、更中立、更透明的调查。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