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坚定制度自信——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
一部人类文明史,可以看作是一部制度变迁史。对一个国家而言,道路选择和理论创新,都要靠制度来保障;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也必然体现为制度自信。
“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从近代世界与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维度,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中国制度模式选择问题,指明了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关键所在。
今天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正因为没有拄着别人的拐棍,坚持独立自主选择自己的道路,我们才能始终站稳脚跟,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制度体系。也许有人疑惑,既然是成功的制度体系,为什么还要改革?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要往什么方向走?回答好这些根本性问题,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面解析两句话组成的有机整体:“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后一句,规定了所走路径。概言之,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不是要走别的什么路,而是更好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当然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制度自信,一方面体现为政治定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为改革创新。只有看到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的不足,看到我们的制度还没有达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甚至某些方面制约着发展和稳定,我们才能有决心改革创新,有勇气攻坚克难,最终才能在适应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今天,站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我们有这个信心,有这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