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水果铺就小康路 “甜蜜产业”富农家
01.09.2016 15:34
本文来源: 上饶之窗
人民网凤凰8月31日电(万丽君) “来来来,尝尝我们村里的红心猕猴桃和葡萄,汁多味甜。”看到记者,湖南省凤凰县菖蒲塘村党支部书记王安全热情招呼大家品尝。种类丰富的水果,不仅好吃,现在还是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有女莫嫁菖蒲塘,塘上只长菖蒲草”,菖蒲塘村曾经以“穷”闻名。全村906人,人均只有半亩水田、一亩多旱土,村民主要靠稻子、玉米维持生计,年人均纯收入才6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
穷则思变。为摆脱贫困,菖蒲塘村开始尝试引进猕猴桃、柑橘、蜜柚等水果产业,试种成功后立即推广,经过不断改良,市场被一步步打开。
为拓宽销售渠道,菖蒲塘村利用“互联网+农村产业发展”模式,与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合作,创办自己的水果品牌。2015年,仅蜜柚就在网上销售近30万斤,还创新性的制造了蜂蜜柚子茶等衍生产品。
眼看着村里的水果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回到家乡种植水果,朱友军就是其中一位。
2000年,在浙江打工的朱友军回到家乡种植了7亩红心猕猴桃、7亩蜜柚,还在外村租了5亩田地进行水果育苗,农闲时就做点竹筒、葫芦加工。
“按每公斤10元的收购价,7亩猕猴桃能赚10万多。”算了算去年的收入,朱友军笑得合不拢嘴,“加起来有二三十万元,比原来在外做车工每月工资3000元可要强多了。”
通过水果的“甜蜜”产业开发,目前菖蒲塘村水果种植面积达3745亩,年产水果1300万斤,农业生产总值3500万元,农民纯收入7000元,90%的果农收入达3万元以上,真正走上了小康之路。
本文来源: 上饶之窗
01.09.2016 15:34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
姚增科走访调研省非公企业维权服务中心
本报讯 9 月4 日,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