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一条“江农特色”的“双一流”建设之路——江西农业大学积极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在高等教育领域推出的新的重大战略方针。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部署,江西高等教育也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面对这次高等教育发展难得的机会,高校如何走出一条特色化的“双一流”建设之路?江西农业大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不久前江西农业大学召开的第三次党代会上,校党委书记黄路生院士表示,“江西农业大学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华东地区有重要影响、综合实力居省内前列、特色学科创国内一流的有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
优化结构,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基本载体和重要依托。近年来,江西农业大学不断强化学科特色,坚持以特取胜,寻求错位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独辟蹊径、重点突破,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
2018年,江西省从14所高校遴选了33个学科分优势学科、成长学科、培育学科三个层次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江西农大有4个学科入选,它们分别是省一流优势学科——畜牧学科,省一流成长学科——作物学科,省一流培育学科——林学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除此之外,该校还有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重点学科1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8种,建成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基本形成了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在于江西农业大学下好了先手棋。在国家启动“双一流”工程建设后,该校紧跟省委的部署,迅速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强劲支撑。2018年1月,江西农业大学成立省一流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黄路生院士、校长赵小敏亲自挂帅,拿方案定目标,抓改革促发展,为一流学科建设制定改革与发展战略和顶层设计。学校陆续下发《江西农业大学省一流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江西农业大学省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江西农业大学省一流学科引进高层次人才待遇暂行办法》。
为全面提升学科整体水平,江西农业大学着力推进学科组织化建设,力争打造若干一流水平学科。学校实行学科设置动态管理,以学位点评估为抓手,构建常态化自我评估、合格标准和退出机制。实施“优势学科提升计划”,争取实现国家一流学科和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零的突破;实施 “特色学科振兴计划”,打破学科壁垒,强化资源整合,提升农林经济管理、兽医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农业工程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特色学科的整体水平面和学术竞争力;实施“基础学科培育计划”,促进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基础学科同农学主干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使其成为农科主干学科的有力支撑;实施“人文学科繁荣计划”,加大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人文学科的支持力度,形成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支持、融合发展的学科体系。
聚焦人才,构建一流学科人才高地
今年4月,我省引进的2名高端外国专家成功入选第八批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这是我省首次有外国专家入选这一国家级权威引才专项计划,实现了零的突破。这2名外国专家之一、沃尔夫奖获得者米歇尔乔治教授,作为世界顶尖的动物遗传学专家,是江西农大省部共建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柔性引进的尖端人才,也是该校省一流学科畜牧学科建设的一份子。
用一流学科吸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大学。近年来,江西农业大学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坚定不移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学校积极对接国家“千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省“双千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配套出台了一系列聚才引智政策,开放引才、柔性用才,广纳海内外英才。同时,学校积极探索“人才特区”的有效途径,在省一流学科中建立引进领军人才或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特殊机制。学校出台了《“首席教授”管理办法》、《“梅岭学者计划”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吸引、稳定一大批优秀人才投身教学、科研工作。学校出台了《江西农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校聘教授、副教授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实行校聘正高、副高制度,校聘正高、青年教授享受与正式聘任正高人员同等工资待遇,校聘副高、青年副教授享受与正式聘任副高人员同等待遇,首席教授享受年薪不少于30万元。
9月初,36岁的毛瑢博士正式调入江西农大工作。来江西之前,毛瑢是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流域生态学科组的一位副研究员。他虽不具有正高职称,但其科研业绩、学历、年龄均达到学校“首席教授”的聘任条件。作为江西农业大学省一流学科林学学科刚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之一,毛瑢来校工作后将为林学学科打造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森林生态学科研团队。
服务社会,增强支撑引领发展水平
日前,2017年度江西省科技奖新鲜出炉,江西农大有4项成果榜上有名:“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成果、“江西特色植物萜类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获得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蜜蜂生物学理论中若干问题研究”成果和“南方城市森林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及环境驱动机制”成果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这4项成果均来自该校省一流学科。
校长赵小敏告诉记者,“在‘双一流’建设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学校紧扣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需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一大批重要创新性成果为支撑引领产业发展升级,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畜牧学科围绕节粮、高产、优质肉、抗病种猪培育等,为我国生猪产业的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其中,“中芯1号”全基因组芯片及其配套评估技术布上市,打破了家猪育种领域的国际技术壁垒。“仔猪断奶前腹泻抗病基因育种技术”改良了我国所有20个生猪生产省35家大型种猪育种企业的84个核心育种群。
作物学科以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双季稻绿色、高效、安全栽培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大面积推广为核心,为我国水稻生产十二连丰做出积极贡献。“淦鑫688”“五丰优T025”等一批超级稻新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7178.7万亩,新增稻谷43.44亿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97.76亿元。
林学学科在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困难立地育林及矿山复垦与植被修复等方面为江西的“绿树青山”提供支持。“厚竹”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毛竹良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开展红壤资源利用改良、污染土壤修复及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基于GIS和肥料反应模型的水稻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项目成果在全省11个设区市69个县推广,合计增产61.1万亩。
链接: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18-10/22/content_431719.htm
报道:宣传部 高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