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系列报道之一:婺源县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18.07.2018  18:52

(2018/7/17 《江西日报》)

婺源县紧紧围绕“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战略目标,突出“服务于全域旅游、服务于脱贫攻坚、服务于乡村振兴”三个主题,持续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婺源全域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

服务好旅游景区开发

实现半小时通达

婺源有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2个,4A级以上景区数量位于全国县级之首。作为中国旅游强县,婺源大力实施“交通+旅游”战略。一是升级提速。编制完善《婺源县“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按照“打通节点、连接成环、中部畅通”的思路,启动县城外环线三期、赋春绕镇公路等主干线公路改造项目,采取EPC模式启动县道升级改造332公里,高标准建设镇头至篁岭、中云至晓林、中平至太白等一批示范工程,近2000公里农村公路,将全县1个5A级景区、12个4A级景区、274个新农村和29个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连线成环,县内“半小时通达圈”基本形成。二是破解拥堵。针对旅游高峰期交通拥堵的现象,婺源近两年投入1.3亿元,建设了7个停车场,增加了5000余个停车位,提升改造了9条道路,实行重点景区免费换乘。开展旅游景区换乘工作,整合农村客运资源,提升运营水平,旅游交通“无缝对接”。2017年接待游客2178.8万人次,增长24.47%;综合收入168.5亿元,增长52.69%,游客接待量连续11年位于全省县级第一。

服务好秀美乡村建设

实现村村畅达

为打造全域旅游的新亮点,婺源对照“山清水秀、村容整洁、民风淳朴、留住乡愁”的标准,筹资1.7亿元,精心打造了漳村、金竹、马家、上梅洲、石门(外俞)等一批高品质示范村点和400个秀美乡村建设点。172个徽派候车亭与秀美乡村建设点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达到百分之百通3.5米硬化道路,通村公路绿化美化亮化,“爱路护路”纳入村规民约,路域环境焕然一新,实现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乡村建设、农民增收、特色小镇相互促进,涌现出了一批民宿、摄影、写生、皇菊、冷水鱼等特色产业村,成为“免门票”景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婺源做好“交通+扶贫”文章,累计实施贫困村公路硬化173.84公里,实现183个自然村通水泥路。2017年全县财政投入扶贫资金超过1亿元,26个贫困村中96个自然村纳入秀美乡村建设范围,江湾镇前段、秋口镇官桥、许村镇汾水、段莘乡庆源等一批贫困村旧貌换新颜,当地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服务好全域景区需求

实现路路皆景

一是拓展功能,优化提升。332公里县道升级改造项目设计中落实文明示范路标准,融入候车点、景观点、自行车驿站等设施。投资1.2亿元,按照“畅安舒美”标准,在公路沿线建设一批“一台四区”(观景台、休息区、停车区、摄影区、运动区),大力实施通道整治提升工程,完善公路沿线旅游标识标牌,整理古(驿)道 20多条,建成彩色自行车道39公里。2017年婺源成功承办了第二届国际马拉松、法国PBP中国区200公里挑战赛、环秀水湖国际越野赛等40余项重大体育赛事。二是点面结合,辐射乡村。按照“每一条道路都体现最美形象”的要求,积极开展文明示范路建设。投资2700余万元打造蚺城、思口、中云、江湾等四个片区示范路55公里。投入650万元对车田至鄣山顶、中平至占坑等5条公路共31.6公里实施边沟硬化、绿化等整治提升工程。婺源至小港、中云至花桥、中平至新建等县、乡道路沿线种植桂花、红叶石楠、杜英树种和撒播草籽花籽,路域环境为之一新。全县农村公路文明路达216公里,平均绿化率达86.6%,实现“县有精品路、乡有示范路、村有整洁路”的“三级三路”目标,一幅幅“路路皆景、处处如画”的乡村交通画卷正逐渐呈现在中外游客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