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没有惊天动地的英勇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只有无怨无悔的埋头苦干。他们默默的服务着我们的衣食住行,暮然回首,才发现他们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让我们重拾这份遗失的“美好”,一起走近这群最熟悉的陌生人。
食堂阿姨:每人每天处理食材300斤
凌晨5时25分,食堂工作人员集合点到。5时30分,菜房“哗哗”的流水声,切配区“笃笃”的落刀声,炒菜区“嗡嗡”的锅炉声,奏响食堂开工的序曲。十摄氏度,薄单衫,白大褂,邓兰金和她的三个工友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条及踝围裙、一柄黑色刷子、一把大漏勺、一双冻得发红的手,麻利的干着活,搓、捋、抖,动作干净利落,水珠也毫不留情溅到围裙上。5时40分,三篓菜洗完,装上小推车,拖到切配区。5时42分,开始第二轮刷洗…直至8时30分,邓兰金的小推车已经来回于切配区22次。从春天到冬天,那一双双由泡得发白,到冻得发紫的手,每天平均处理着300斤食材,只为给全校师生奉上及时的“物质粮食”。
水电维修师傅:一人负责563个宿舍
还没来得及打招呼,罗小林就抱歉地说:“不好意思啊,四楼有个水池要修……”匆匆从外面拾掇来半块砖头朝里走。这个头发斑白的老修理工,微驼着背,左手拿着工具,右手抓着砖头,肩上一个洗得发白的旧工具包,里面满满的是老虎钳、水龙头、螺丝钉、对讲机……压得背带都快崩开了。就是这么一个包,陪他每天两遍来回的从19栋走到23栋,每栋15层,每层25个宿舍。南昌大学一共有30栋楼,全靠20个跟罗小林一样的维修工人,保证着每天正常的供水供电。也许我们并不知道,可是他们存在着,不抱怨、不着急、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
垃圾清运工:每日人均运送3000斤垃圾
腼腆的微笑,利索的动作,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眼前这位刚过不惑之年的男人,是我校十几名平凡的垃圾运输工中的一位——余桂坚。他负责着学校6个楼栋及其周边的垃圾运输。从楼栋垃圾集中点到垃圾场的两点一线,他每天至少往返12趟,每车垃圾少说240斤,就这样一天近3000斤的运送工作,风雨无阻。即使工作栏上赫然写着早上七点上班,但为了错开学生的上学高峰期,他常常在六点多就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垃圾清运工作。“辛苦归辛苦!但这是我的工作,我必须做好它!”余桂坚的这句话让记者记忆犹新。
教学楼保安:上下2880个台阶巡楼
四尺台子,九年坚守,无论严寒酷暑,5层楼共99个教室,120个台阶,9个出口,上万把座椅,黄新馗每天都要重复检查数十遍,即便是寒暑假,他也仍旧要跑上跑下,检修学校的教学设备,为开学做准备。“纵使爬楼累倒地,不误师生教与学”是黄新馗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也我校各教学楼保安们的集体缩影,为了保障学校教学的正常开展,他们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摸遍每一张座椅,用老练犀利的目光,检查着每一层教室,用温柔和蔼的笑脸,迎接着每一位师生。
老太太巡逻队:朝八晚五义务护校园
每天在青山湖校区南、北院家属区的大马路上、人行道里,都出没着一群头发花白,步履稳健的老太太们,她们当中最大的67岁,最小的也年过半百。早上8点,门口集合,老太太们两两组合,各自分头巡查。“这家老太太是孤寡老人”、“前面那个巷子是死角”叶春兰作为队里的老资格,对校区情况了若指掌。专挑陌生人讲话,专找荫庇小道巡视,专跟占道小贩讲道理,从早8点到晚5点,每巡视一圈就要花上半小时,除去午休,一天下来她们就要围绕30栋楼走上五六圈。“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出来巡逻就当锻炼,还能为学校做点事情!”满头花发的刘继诗乐呵呵说道。
校园“交警哥”:每天十余小时立风雨
“老师您好!学术交流中心前方右拐!”,一个标准的敬礼,右手指向路口,这是他每天要重复上百遍的动作。前不久,胃痛难捱的他去医院拿药后,第二天仍旧坚持上班,依旧向路过的校园车辆献上一个个苍劲有力的敬礼,这就是被同学们亲切的称之为“交警哥”的罗贤黄。黝黑的皮肤,精瘦的身材,是他九年如一日坚守的最好佐证。18名校园交警,18张“活地图”,他们始终将“多一点为他人着想,把事故降到零。”作为工作守则。一天下来站立十余个小时,献上上百个标准的敬礼,指挥数以千计的车辆,疏导数以万计的人流,学校的马路上屹立着无数的罗贤黄,他们执着坚守、无私奉献,默默诠释着敬业的意义。
如果有一天,我们在校园里再次擦肩而过,你是否会看清他们的脸庞,如果有一天,他们需要你的帮助,你是否愿意回头扶他一把。如果我们都少一些责备,多一份理解,少一点抱怨,多一份包容,相信你一定会更深刻的感受这份感动的力量。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报 第603期 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