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加快转型发展建设绿水青山美丽中国

16.03.2016  10:46

自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来,安吉人民始终坚持守护青山绿水,坚持生态立县,走出了崭新的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陈萌/摄

  □本报记者  刘文杰

  最近热映的电影《美人鱼》中有一句台词深深打动了观众:“当这个世界连最后一滴干净的水、一口干净的空气都没有了,钱还有什么意义呢?”其实,与其说是观众对台词的共鸣,不如说是观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

  今年两会期间,“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问题再度引发代表委员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3月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省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3月10日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重申了去年在江西团提出的“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性概括,为破解“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哲学思辨和解读空间,“两山论”指导下的生动实践,有力地促进了转型发展,坚定了建设绿水青山美丽中国的决心。

  树立绿色理念
  实现发展思路深刻转变

  “过去我们认为什么是发展,发展就是GDP,发展就是要有产品,我们没有把生态产品作为人的生存发展的必需品,没有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概念,也没有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学会怎么样去约束人的行为。”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3月11日记者会上指出了过去在发展理念上存在的误区。

  曾几何时,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存在尖锐矛盾:重发展轻保护,导致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而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又对经济发展产生强烈反制作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日益萎缩。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窦希萍向记者介绍长江流域水环境状况时痛心地说道:“全国2万多家石化企业中,有1万多家分布在长江流域,长江干流水质出现明显下降,近岸水体水质恶化更为显著。

  地表水、地下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破坏加剧……生态问题一次次敲响警钟!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不能只看经济增长率,必须改变过去的粗放发展方式,改变“保护就会影响发展”的错误认识,实现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的转变。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两山论”理念。“两山论”打破了把发展和保护对立起来的固有思维,指出了发展和保护之间是内在的统一,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担当,对民生福祉的关注。

  浙江省湖州市水利局副局长张树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水利是兴利除害。之前除害较多,主要是防洪,对于水环境的关注较弱;‘两山论’提出后,我们的治水理念得到了提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十三五”的部署也指向绿色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持之以恒,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下一步,如何处理好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各地党政领导必须面对也必须解决的问题。

  “保护和发展之间要有一个平衡点,肯定要发展,不发展经济上不去,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不上去,但是要在发展中把保护放在重要的突出位置。”窦希萍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郭军认为:“要保护环境、修复生态,必然要动地方经济的‘奶酪’,所以必须考虑地方的发展需求,考虑在保护的同时如何帮助他们发展致富。

  在“两山论”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发展方式已经开始悄然变革。

  搭建转化桥梁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

  治理,是保护绿水青山的第一步。首先要瞄准水污染等突出症结,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由乱到治的转变。

  “从来没有污染的产业,只有污染的企业。只有让那些污染的企业退出市场,才能给好的企业留出发展空间。”浙江的铅蓄电池污染整治、山东的造纸行业整治、兰州的大气治理,无不印证了这一观点。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市长张维国向记者讲述了十堰市的故事:“十堰原来有一个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建在汉江河畔,因为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我们搬迁了这家企业,搬完之后发现地表水、地下水都遭到了重金属污染,我们就下决心把污染物全部清理干净,一直挖到地下9米多深。

  来自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告诉记者,从2014年起,“五水共治”攻坚战在浙江全面打响——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2015年全省消灭垃圾河6496公里,整理黑臭河5106公里。

  2015年,江西开展了以“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保护、工业及生活污水排放治理为重点的“净水行动”,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河长制”,全省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1%,绿色发展成为自觉行动。

  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西藏,自治区政府全面实施天然草地保护、重要湿地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生物多样性与重要生态区得到有效保护。

  治理需要铁腕和勇气,而实现产业升级,才是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关键。

  在江西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宜春市市长蒋斌介绍了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宜春是传统的农业大市、生态大市,瞄准绿色食品产业、中医药养生产业、度假休闲产业,将其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特别是下辖的樟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万亩,企业有165家,产值接近400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说:“黄冈全市有32家国有林场,已经实现了从过去砍树、卖树到卖风景的转变。同时,我们也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旅游等生态产业。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最好的发展资源,可以转化为吸引高端人才、新兴产业、项目资金的强大“磁场”。从这个意义上讲,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诚然,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对自然开发利用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通过全面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能够帮助一部分地区创造出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但要彻底走出“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经济产值、投入巨资医治生态环境创伤”的恶性循环,还需多方发力。

  纳入法治轨道
  实现发展方式全方位变革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变革。实现这场变革,代表委员们认为,必须首先依靠制度和法治。

  “长江经济带”是今年两会被频繁点击的热词,加快长江保护立法工作的呼声,也得到了代表委员较强的响应。在湖北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刘雅鸣呼吁加快推进长江法立法进程,明确执法主体和管理权限,为打造中国新经济支撑带提供法治保障。窦希萍也建议国家尽快启动长江保护的立法工作,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科学规范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各方面关系。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规已经对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还需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关键点在于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周建军说。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天津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周潮洪建议,各省区市通过协商、签订协议等方式,以保护流域水环境、改善水质、保障生态需水量为考核要求,实施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

  去年,江西在全国率先实行全境流域生态补偿,首期筹集补偿资金20.91亿元。我国第一个生态补偿模式——跨皖浙两省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模式,通过对跨界断面联合监测采样,实施全流域治理,为建立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有效经验。对于想要破除绿色贫困的落后地区,更要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通过好的生态补偿机制来引导和鼓励落后地区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同时,代表建议,必须改变原有的考核制度,把资源消耗、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分类、分区域考核,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过去考核政府的指挥棒出了问题,老是考核GDP、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如果我们的指挥棒不只看GDP,而是分类考核、分类提出发展目标和要求,例如对贵州重点考核生态,对青海重点考核对水资源的保护,绿色发展才会真正对地方形成约束。”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曹金萍说。

  而对于一些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地区,则要“适当留白”,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常务副省长王晓东解读长江岸线开发“留白”时所说:“‘留白’指统筹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需要,把一些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资源保护好,暂不开发。‘留白’不是消极不为,而是着眼长远的积极有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当代中国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也是发展方式实现绿色转型的本质体现。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全世界的绿色转型增添一抹亮眼的中国绿色。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6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