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江西实践:于细微处见担当
于细微处见担当
——把握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江西实践
4月下旬的江西,雨水不断。坐在南昌市民政局的会议室里,欧阳小龙的脸色亦如窗外般沉重。
因殡仪馆工作人员去年底被媒体曝出作风问题,这位市殡葬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已是第三次被约谈。
“一次是市纪委的诫勉谈话,两次是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的谈话提醒。”欧阳小龙告诉记者,与前两次“单纯”地接受批评教育不同的是,这一次约谈还得向局领导汇报4个月来的整改情况。为此,他还立下了整改“军令状”。
在江西,有欧阳小龙这般约谈经历的并不鲜见。如今,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尤其是通过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防止“小错”酿成“大祸”,在赣鄱大地已渐成常态。
挑起担子,拿起尺子
雨还在下,会议室的气氛仍旧紧张。
坐在欧阳小龙对面的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沈杰一脸严肃。虽然板子打在下属身上,负责打板子的他也并不轻松。
“尽管问题出在基层,但作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我的责任也是没有尽到位的。”沈杰告诉记者,他多次约谈欧阳小龙和殡葬管理处处长,甚至“瞪眼”、“拍桌子”,就是要通过持续加压,把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的压力传导下去。
如其所言,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纪委履行监督责任的内在要求,更是各级党委主体责任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这一认识,江西着力强化“两个责任”落实,由省委、省纪委带头,一级抓一级。
去年年底,江西省委书记强卫,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周泽民便围绕落实“两个责任”、巡视反馈整改等专题,约谈3个设区市党委、纪委主要领导,下发问题清单,督促抓好落实。
就在前不久,江西省委农工部党组还对1名处级干部进行谈话函询:“有反映说你利用到乡镇扶贫点之机,顺便使用公车办私事,请你就此作出说明……”
像这样收到反映后打个电话“问一问”、面对面“谈一谈”,让当事人提交情况说明并“签字背书”,及时提醒、告诫,已普遍成为江西党组织自上而下履行主体责任、强化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抓手。
责任传导是否到位,关键看基层;担子能否挑起来,关键在一把手。
万年县委书记张爱平坦陈,以前确实没这么重视,觉得事情比较小,县委书记抓大的方面就好,现在充分认识到,“书记不抓,别人不会抓;书记指望别人去抓,效果一定没有”。
张爱平告诉记者,他听到反映,一名县委班子成员存在生活不拘小节、周末喝酒打牌等问题,立即找其谈话,明确指出“你的行为与职务不相符”。在县委班子的民主生活会上,张爱平再次就这个问题进行“咬耳扯袖”,使其入脑入心。
找准穴位,不走过场
沈杰约谈欧阳小龙的同时,与市民政局相距不远的南昌市纪委办公楼里,一场紧急约谈正在进行。
约谈人是南昌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李文龙。当天上午,有媒体反映南昌市动物园内疑似存在私人会所,李文龙随即安排人员进行了解。下午3点,根据掌握的情况,李文龙按照领导要求,马上约谈市园林局党委书记和局长。
在市园林局主要领导说明情况、澄清问题后,李文龙明确要求:“你们管理很多社会资源,群众非常关注,一定要担起责任,对反映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认真排查隐患,针对不同情况分类指导,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直面问题、找准穴位,切实做到红脸出汗,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一级抓一级的同时,江西省各级党委、纪委立足早发现、早提醒,针对党员干部一般性问题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等,及时教育警示。
“考察考核中听到的反映、信访举报中的轻微问题、经调查发现的轻微违纪行为等,都是我们‘第一种形态’的适用范围。”江西省纪委副书记肖德福介绍说,仅今年前3个月,该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就开展谈话函询577件次,其中厅局级干部102件次、县处级干部310件次,结合谈话函询给予组织处理279人。
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场景。4月21日下午,记者在抚州市廉政教育中心目睹了一场动真碰硬的约谈——
“你办公室面积到底多大?超不超标?”
“有人反映你向服务对象收取30%的服务费,不然就‘踢’出抚州市场,是否属实?”
“有人反映你工作作风霸道,到处‘花天酒地’,你怎么看?”
“你认不认识XXX,是否指定过中介机构?”
……
面对抚州市纪委副书记黄发高的提问,被约谈的某市直单位副职虽然语气平和,但也不免紧张出汗。通过谈话,他承认自己确实有时存在工作作风霸道等问题。
“我们是4月初收到的信访件,由于反映的问题不是很具体,也缺乏证据材料,所以没有启动初核程序,而是通过谈话以示教育警醒。接下来,市纪委将按照工作流程作出结论性的意见。”黄发高告诉记者。
举一反三,抓好日常
接到省纪委驻省委组织部纪检组的电话,江西省编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黄永华吃了一惊。
“约谈时间是今年2月中旬,当时挺紧张的,第一次被纪检组叫去谈话,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情。”黄永华回忆说。
原来,派驻纪检组去年底成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对省编办工作作风问题的反映。组长宋斌认为,虽然编办作风建设开展得不错,测评中也排名第一,但作风建设无小事,问题反映一定要重视。
“我对她说,你不要紧张,要习惯约谈这种工作方式。今后,把纪律挺在前,运用‘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将是常态。”宋斌说。
约谈收到了良好效果。据黄永华介绍,省编办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排查问题隐患,加强日常监督,进一步推动了作风建设。
在承担谈话任务的领导干部看来,与过去相比,“谈话越来越多,谈小事越来越多”;而对于谈话对象而言,一开始难免会有紧张和不解。
乐平市泊阳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朝博直言,他曾因群众反映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问题被市委书记吴龙强约谈,当时感到非常惊讶和不解,甚至还有些抱怨。
“这些问题都是无中生有,我在基层担任一把手15年,辛辛苦苦工作,居然被举报,还被市委书记叫去谈话,是不是组织对我不信任?”张朝博向记者讲述当时的心态。
一番谈话后,张朝博打开了心结:“我想通了,这是领导对我的关心爱护,既为我澄清事实提供了机会,也给我提了醒,今后要更加注意工作方式方法。”
心态的转变,认识的提升,正是谈话提醒生效的开端,也是从“有一说一”到“举一反三”的关键所在。
张爱平举例说,万年县某乡党委书记在公务接待、购买办公用品等方面花钱大手大脚,还不跟乡长商量。通过约谈,该同志消除了紧张情绪,通过反思、整改还健全了相关制度。
欧阳小龙告诉记者,通过三次约谈,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的职责:“我和处长也将以此次被约谈为契机,加强对处里同志的谈话提醒,抓早抓小,抓好日常。”(本报记者 瞿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