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近期常务会点出哪些稳增长“压舱石”

09.10.2015  20:11

山东青岛港外贸集装箱码头,货轮在装载集装箱。CFP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陈晨

   最新统计显示,8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04万亿元,同比下降9.7%。其中,出口下降6.1%,与7月相比降幅收窄2.8个百分点,形势有所改善。但进口大幅下降14.3%,降幅比上月加深近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8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环比分别下降5.9%和0.8%,降幅均继续扩大。截至8月,PPI同比连续42个月下降,环比连续20个月负增长。迈入2015年最后一季,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年7%的增长目标仍需努力。

   1.扩投资:突出“精准调控

   【数据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披露的信息统计,截至9月27日,国家发改委共批复重大基建项目1.23万亿元,发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1.97万亿元,下达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投资计划46.25亿元,首次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东北振兴重大项目前期工作5000万元。

  当前,经济回稳动力和下行压力仍在相持,新增长动力孕育和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继续并存,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9%,增幅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稳投资,成为稳增长的关键。

  从前三季度看,中央预算内投资的下达进度明显加快——今年4776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上半年已基本下达完毕,带动各类资金加大对“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投入。新增的中央投资半个月内就下达到地方。

  从9月7日至15日,短短9天时间里,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19个项目,合计投资近3200亿元,单个项目平均规模168.42亿元。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占据大头。

  9月1日,扩投资的重磅政策发布——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关系国计民生的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机场等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由30%降为25%,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由25%降为20%。

  9月14日,十大举措打出“稳投资”组合拳——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全国促投资稳增长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精准调控扩投资,积极作为稳增长”,通过迅速投放专项建设基金、促进重大工程开工建设、发挥企业债券积极作用等十条新举措把稳增长、促投资落到实处。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前8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4%,对整体投资的贡献率达27.7%,比去年同期上升5.7个百分点,是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三大投资领域中唯一贡献率上升的领域,起到了“稳定器”的关键作用。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看来,此轮投资更加注重定向精准、弥补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区别于“强刺激”,“在整个经济增长中,投资的贡献不可磨灭。但是,我们坚决杜绝盲目投资”。

  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压舱石”。据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预测,下一步,促投资政策持续加力有助于投资回稳,特别是加大地方存量债务置换力度、增加资产抵押贷款、加快专项建设债券下达、下调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资本金比例等,将促进在建项目建设和新项目开工,房地产销售回暖也将向开发投资传导,整体投资有望逐步企稳。

   2.促改革:释放“制度红利

   【数据】 截至目前,国家已取消和下放586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提前完成取消和下放1/3以上审批事项的预定目标。投融资体制改革走向深入,中央层面核准项目累计减少了76%。政府定价范围大幅缩减,新的中央定价目录中,定价项目将减少到20项。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限制类条目由79条减少到38条。

  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压减中央定价目录,以改革举措推动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简政放权、投融资体制改革、财税金融价格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国有企业改革——今年以来一大批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综合性改革方案相继出台,改革攻坚力度不断加大,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发挥,结构调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进展。

  需求结构继续改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0%,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网络零售等新型消费模式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已接近10%,旅游、信息、文化、健康等服务消费持续升温。

  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趋势明显。上半年服务业增长8.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2.5%。新登记企业中第三产业为160.7万户,占比80.3%。工业结构加快调整,传统产业中缺乏竞争力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电视、轨道交通设备等产量实现两位数甚至成倍增长。

  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一批新的增长极、增长带逐步形成。经济体量较大的东部地区以及大部分中西部地区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起步早、力度大的地方发展态势普遍较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加快从蓝图变为现实。

  “改革创造了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也将创造带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红利。”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春丽说,从金融改革看,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和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上限、《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实施,显著强化了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市场作用。

  此外,从财税改革看,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融资,在十省市开展地方政府自主发债试点,2015年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增加到5000亿元,都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防范化解宏观经济风险。郭春丽指出,未来财税领域还将在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出台环境税、完善预算体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改革,有望通过建立起现代财政制度,激发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释放新的“制度红利”。

   3.重创新:打造增长“新引擎

   【数据】 前7个月,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56.7%;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收入和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前8个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日均新增超过1.1万家,注册资本增长40%以上。

  今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从体制机制、财税政策、金融支持、创业服务、构建平台、激发活力、拓展渠道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创业创新环境将进一步优化,这将对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转换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

  从需求方面看,内需将继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从消费看,前8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5%,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增长10.8%。虽然汽车销量有所减少,但住房销售增加持续带动家具、家电、家装等相关领域消费回升。后几个月消费处于旺季,随着“金九银十”及“双十一”电商促销高峰的到来,吃穿用等商品消费以及旅游、信息、文化等服务消费需求将持续较旺。从投资看,今年以来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总体处于高位,下一步,促投资政策持续加力有助于投资回稳。

  从供给方面看,三次产业发展将总体保持平稳。秋粮长势良好,预计产量继续增加,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服务业整体发展势头较好。8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6%,持续处于扩张区间,特别是与居民消费相关的航空运输、邮政、住宿餐饮、电信和互联网等行业市场发展向好。从下一步走势看,金融业受股票市场成交下滑等影响可能有所放缓,但房地产业有望保持回升势头,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金融业增速回落的影响,服务业总体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工业增速可能大致维持在目前水平。工业结构调整的阵痛还在持续,新兴产业发展短期内还难以抵消传统产业收缩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产能过剩行业还会面临较多困难。

  分析看待中国经济形势,既要纵向比较,也要横向对比;既要看增速变化,又要看结构变动和动力转换;既要观察运行状况,更要把握发展走势。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看来,下半年,股市成交大幅缩水使得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显著减弱。但随着连续降息降准、扩大财政支出和清费降税,以及实施重大投资项目工程包和消费工程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逐步见效,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加之基数较低等因素,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小幅回稳态势,可以实现全年GDP增长7%左右的预期目标。(记者 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