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六百将士忠魂归来 健在老兵逐年递减引唏嘘
云南腾冲,一个毗邻异域的边陲小县,恰逢雨季的6月,昨日天朗气清,安宁平静。
这一天,600多名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回家”了,70年前他们出国远征,抗击日寇血洒缅甸,忠魂难归故国。昨天,英烈们的部分遗骸和墓地的圹兆土(墓地泥土)分装于24个骨灰罐,归葬于腾冲国殇墓园的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终于落叶归根。
祭忠魂
六百余抗日将士魂归故国
昨天上午9点,载着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的灵车缓缓驶向国殇墓园,各界人士及当地民众肃立道路两旁,迎接久别祖国的阵亡将士们“回家”。
本次活动原计划从缅甸南坎、八莫、腊戌、芒友寻取中国远征军遗骸。因客观条件所限,最终寻取到了原葬于南坎的425位阵亡将士的部分遗骸和原葬于八莫的210位阵亡将士的部分遗骸,按照民间习俗火化后分别装于22个骨灰罐,以及腊戌、芒友阵亡将士墓地圹兆土分别装于2个骨灰罐。
9时10分,《安魂曲》在墓园响起,身着黑色中山装的护灵者手捧骨灰罐,在手执黑伞的另一位护灵者护卫下,缓步走到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随后将骨灰罐安放在墓地的地宫中。在这里,曾飘零异域他乡的忠魂将与战友一起安息。
墓园内,几百名中小学生站在道路两旁,右手高高举起,向归来的忠魂敬礼。
甬道两旁,“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场影像”的图片展为墓园再添几分庄严肃穆,照片上的中国远征军将领仿佛在默默注视着这些归队的英灵。
随后,出席活动的嘉宾和各界人士在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墓前肃立默哀,敬献鲜花,鞠躬悼念。按照当地风俗,腾冲乡贤在归葬仪式上宣读了祭文。
云南华商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张珺介绍,他们计划在两年内对中国与日本侵略者作战的缅甸战场,包括密支那、八莫、南坎、芒友、曼德勒、腊戍、西保等地修建纪念塔,告慰无法找到遗骸的远征军英灵。
两岸书法家送老兵“福寿”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腾冲光复70周年,此次活动也是腾冲第二次迎回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遗骸。
昨天上午,宋庆龄基金会主席胡启立,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国务院台办、海协会及云南省相关负责人,部分健在的中国远征军老兵,以及来自两岸的社会志愿者与学生代表共同参加了这一活动。
胡启立致辞表示,70年前,就是在这里,中华英雄儿女先后打响了著名的腾冲、松山战役。这两场战役的胜利,拉开了中国抗战大反攻的序幕,也以其罕见的悲壮、惨烈,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胡启立指出,年轻人是中华民族今天的传承者和未来的开拓者。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不但让大家永远铭记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而且要传承他们这种热爱祖国、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基石。
在与中国远征军老战士见面会上,胡启立和吴伯雄向中国远征军老战士赠送了两岸书法家为他们题写的“福”字和“寿”字,祝愿他们福寿安康,幸福久远。
吴伯雄表示,他十分感谢宋庆龄基金会在关心中国远征军老战士活动中的作为。希望两岸铭记抗战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说老兵
遗憾战友归来前夕因病辞世
昨天上午,8位耄耋之年的远征军老兵在人搀扶下缓缓走入墓园。他们中除了6位来自腾冲本地,另外两位分别从贵州和缅甸密支那赶来,其中最年长者是97岁的李华生。
原计划参加仪式的还有91岁的老兵张庆斌,遗憾的是,前天上午他在家中因病去世,未能等到阵亡缅甸的战友归来。
张庆斌原籍河南南阳,曾是远征军的中尉通讯员,自17岁起参加过远征军诸多战役。抗战胜利后,张庆斌留在腾冲娶妻生子,先后做过记者、教师等,晚年生活祥和而幸福。
从腾冲乡贤口中得知,张庆斌生前平常大部分待在家中,因仍健在的老兵多处于八九十岁高龄,见一次少一次,但有老兵聚会,他一定参加,2011年首次“忠魂归国”祭拜活动,老人也曾到墓园迎接战友回家,但3年后,他却等不及了。
据腾冲县委统战部统计,截至昨日,腾冲健在的老兵只剩30人。2011年,腾冲县第一次举办“忠魂归国”活动时,当时健在的老兵还有50多位,随后每年都在递减,老兵正慢慢凋零。
“腾冲在世的抗战老兵不多了,再过几年,恐怕就真的一个都没有了。”谈起此事,县政府工作人员均唏嘘不已。
骄傲御外辱收失地是大财富
昨日参加公祭活动的老兵卢彩文,曾参加过滇西抗战,他是腾冲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经常到学校给孩子们义务教学,给孩子们讲历史,特别是关于爱国主义、民族情怀的内容。
1942年5月腾冲沦陷,面对日军惨绝人寰的恶劣行径,卢彩文发誓要驱逐日寇。当年,16岁的他,得知中国军队在界头为滇西战事工作干部训练团招生,正念中学的卢彩文立即报名参军,被录取到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情报班。
“办这个学校就是为了配合反攻”,卢彩文记得,干训班的课程完全按黄埔军校课程设立,正常三年,战时压缩为一年。
上军校前,卢彩文向母亲发誓,“我是中国青年,不当亡国奴,要学好军事本领,解放腾冲。”
一年后,由于在腾冲县城读过书,卢彩文被派到敌占区搜集情报。一开始,他通过亲朋好友的关系,摸清了日军的番号、人数和据点,也摸清了一些汉奸的底细。
为搜集情报他打入敌人内部,希望策反汉奸头目孙正邦。“日军就在我面前,稍有不慎,性命难保。”卢彩文回忆,当时十几个日本宪兵在孙家驻守,他没见过孙,只知道其镶了金牙,之后孙把他带到另一间平房里谈话,最终成功策反孙正邦,得到了日军准备进行扫荡的重要情报。
离开时,卢彩文悬着的心落下来,“当时浑身冷汗,太惊险了”。
战争结束后,卢彩文申请退伍回家读书;高中毕业后在腾冲任教。1979年,他考上云南师范大学,毕业时已50多岁。之后的岁月里,他一心从事教育事业,直到1987年在腾冲北海中学退休。
“这一生,经历了抵御外辱、光复失地、保家卫国的历程,这是我最大的财富和光荣。如果国家需要,我随时愿意冲到最前线。”卢彩文看着战友遗骸下葬,心情激动,“他们终于回来了,这一段历史终归还是没有被遗忘,希望我们这一代所经历的对后人是种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