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老兵忆滇缅战役:摸黑打一夜歼敌百余人
黄耀武说:“印缅抗战,是我这一生最可贵的经历。”
9月中旬,去黄耀武家时,老人已经拄着拐棍在楼下等我们了。走进黄老的家,心里有些难过,一个小单间里除去床和饭桌,几乎没有什么别的空间,唯有窗台上的几盆兰花让房间显得不那么压抑。老人有些歉意:“不行我们就去社区的活动室吧,那里地方大。”我们谢绝了老人的好意,采访也随之开始……
国仇家恨少年一心参军
黄耀武1928年生于上海,祖籍广东。“我父亲留过学,回到上海就搞教育。后来日本人在上海挑起事端,父亲的学校被炸了,我们举家迁到香港。后来父亲去世,母亲带着我们艰难度日。1941年香港沦陷,母亲也去世了,我们便跟着姑姑回到了广东韶关。那时日本人天天轰炸,有一次姑姑被炸塌的房子埋在了里面,虽然被救了出来,但是因伤没多久也去世了。”亲人的不断离开让黄耀武萌生了参军的念头。因年龄太小,亲戚都反对,后在省政府里给他谋了个差事,但国仇家恨他始终未忘。1943年,15岁的黄耀武瞒着家人偷着报名参了军。
训练正赶上反攻缅甸
“进入部队后不久,我们这批学生军接到命令乘坐美军的运输机,踏上了远征军的路途。”
黄耀武随后被分配到新六军二十二师的学生大队,入兰姆伽训练营学习军事。在20平方公里的营地里,这些中国青年学生开始了他们既艰苦又新鲜的训练。“训练的科目分为兵器训练和战术训练,美国教官主要教授兵器的使用和保养,由一些毕业于黄埔的中国军官负责战术训练。我们还在接受基本军事训练的时候,前方反攻缅甸之战,也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轻重机枪响了一夜
据黄耀武回忆,在驻印远征军连续攻克缅甸境内多个重镇后,在一个叫做密支那的地方,盟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苦战。密支那是缅北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是通向印度和中国的咽喉,周围多山,丛林隐蔽,日军筑有多层次的巩固工事,远征军多次进攻都没有吃掉这股顽敌。
黄老拿出一张地图,他说,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在英军踟蹰不前时,中国驻印军总是能够担任攻坚拔寨的任务,而且屡有斩获。“我记得部队挺近八莫的途中,与日军在丛林里发生了一场生死鏖战,营长领着全营士兵摸着黑打。整整那个晚上,轻重机枪不停地响,阵地上留下一百多具敌人尸体。我们损失不大,伤亡三十多人。”黄老低声说,当时只有十几岁的他真的不知道什么叫害怕,虽然最后担当起了轻机枪手的职责,但从未受伤,也算是个奇迹。
多年以后黄老才知道那晚遭遇的日军是从八莫撤退的部队。在孙立人三十八师的殊死攻击下,八莫终于在1944年12月中旬被盟军占领。此后日军十八师团丧失斗志,节节败退。到了1945年1月底,随着收复芒友,中印公路和输油管道胜利竣工,滇缅公路与中印公路全线贯通,作战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抗日后方。
见证湘西会战胜利
黄老家墙上有一张三个人的合影戎装照。“那是日本投降时我和战友一起拍的。前几年其中的一个战友从香港给我寄过来的。”黄老说,每次看到这张照片他都觉得自己这一生能够参与抗战,值了。
1945年4月,黄耀武随新六军奔赴湘西,在雪峰山与日军展开战斗。当时,黄耀武所在的警卫团作为预备队参与了整个战斗。两个多月的时间歼敌三万余人。取得了雪峰山大捷之后,黄耀武就随新六军在芷江接受日本投降。那一天,大家欢呼胜利,无比高兴,终于把日本赶出去了。短暂休整之后,黄耀武又随部队接收南京、上海和沈阳。
沈阳解放后,黄老便离开部队一直留在沈阳生活。记者王远 实习生关欣/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