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称退耕还林能增强土壤有机碳 减缓气候变化
图为浙江农林大学宋新章等5位科研人员的发表的论文。 陈胜伟 摄
中新网杭州3月27日电 (见习记者 谢盼盼)3月27日,记者从浙江农林大学获悉,该校宋新章等5位科研人员的论文在《自然》出版集团旗下期刊《科学报告》发表,这是在国际上首次用整合分析方法证明退耕还林(草)工程能显著增强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吸存中作用明显,对未来减缓气候变化效应有着巨大潜力。
《自然》是全世界最权威及最有名望的学术杂志之一,《科学报告》是《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综合性网络期刊,在国际自然科学领域内具有很强的学术权威性。
宋新章等5位科研人员的论文为《中国退耕还林(草)工程极大增强了土壤有机碳—整合分析》。《科学报告》认为此研究证实了中国的退耕还林(草)工程能显著增强土壤有机碳含量,将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为继续研究和持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增强土壤有机碳积累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中国的退耕还林(草)工程旨在通过在陡坡耕地、退化农田和荒地上进行植树种草来减少水土流失,如今该工程为有效防止土壤侵蚀和风沙危害发挥积极作用。
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生态方向负责人宋新章副教授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储存在体内,并通过枯枝落叶和死亡根系等形式转移到土壤中,因此造林被认为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宋新章还说,但中国已实施多年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仍未被充分认识。
据其介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等一系列气候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最大的贮库,其贮量是陆地植被碳库的三倍,是大气碳库的两倍,因此土壤碳库的变化会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产生重要影响,增加土壤的固碳能力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为了解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情况,宋新章及其同事从2013年7月开始就先后查阅关于中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的国内外科研资料数百篇。
结果发现,随着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表层土壤(0.2米以上)有机碳含量增加了48.1%,其中在还林情况下增加了55.6%,在还草情况下增加了36.9%,都分别显著高于更深层(0.2米以下)的土壤,也远远高于国际上有关在农田上造林或种草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增加18%~29%)的研究报道。
宋新章建议,中国从增强土壤有机碳积累的角度,在退耕还林时若土壤和气候条件允许应优先考虑种植乔木,还草时应优先考虑自然恢复草地而非人工种草。
宋新章还说,中国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已实施了15年,未来几十年退耕还林(草)工程区将会积累更多的土壤有机碳,在未来减缓气候变化效应方面有着巨大潜力,也将为增强中国的固碳减排能力做出巨大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