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全国首创“三送”模式 9.3万干部“进村赶考”[图]

12.02.2014  06:15

  “结对联户干部姓名:钟瑜。服务热线:96333”。今年春节,瑞金市象湖镇岗背村熊月华家门口贴上了一张特殊的“年画”——瑞金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瑞金市委“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以下简称“三送”)办主任钟瑜的联系卡。上面不仅有钟瑜的头像,还有她的个人手机号码等信息。

  这个春节,记者发现,赣州“三送”干部联系卡成了很多老表家里的“年画”。在老表眼里,这张“年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门神”,真的可以做到有求必应。其实,这张“年画”正是赣州市服务群众、转变作风,再唱“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一个缩影。

  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揭秘3年来赣州选派9.3万名干部,脱掉西装、带上草帽;停下小车、走入田埂,践行群众路线,成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批三个典型之一背后的故事。

  开展“三送”:9万余干部“进村赶考

  “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每年必须到联系户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少于3天。原则上‘三送’常驻干部工作日必须在点上,每月驻点时间不少于20天……”这是2014年瑞金市下发的政府一号文件。

  其实,早在2010年12月,赣州市就组织万名干部下基层,拉开了“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工作大幕,3年来已选拔9.3万名干部开展“三送”工作。

  那么,赣州缘何如此重视“三送”工作?

  “主要缘于现实需要,虽有经济意义,但高于经济意义。”赣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彭业明向记者介绍,曾有人认为赣州进入了工业化进程中后期,而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通过调研则认为,“一些老百姓到现在还住在解放初期建的土坯房里,家徒四壁。到实地看一看,让人心酸落泪。

  彭业明告诉记者,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对老百姓的这种贫穷没有感触,相反,在基层调研中,发现有的地方一些干部庸懒散奢、办事不公、与民争利等问题突出。

  彭业明说,作为苏区精神的发源地,如何重现当年与群众鱼水相亲、血肉相连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当时成为赣州的首要大事。

  那么,怎样才能重现“苏区干部好作风”?“办法只有一个,下到基层,接地气!干部只有熟悉基层,与基层群众打交道,才能对群众有感情,才能理解群众,才能站在群众立场去思考、研究问题。”彭业明介绍,赣州的“三送”工作,是自上而下推进的。

  对此,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认为,“三送”工作是赣州党员干部别开生面的“进村赶考”,并且这项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群众感慨:苏区干部又回来了

  “过年了,我来看看你们。”大年初四9时30分左右,兴国县委书记何舜平来到该县永丰乡马良村,看望结对帮扶的孤儿:8岁的李娟、7岁的李思思和5岁的李兴三姐弟,以及她们的奶奶刘凤凤。

  一进门,何舜平就将一壶食用油、一袋米和一个200元的红包递给刘凤凤,同时还拿出带来的书包让李娟三人挑选,并给每个孩子200元压岁钱。

  何舜平与刘凤凤一家结缘,缘于赣州市的“三送”工作。

  何舜平介绍,现在兴国县政府按政策将刘凤凤和三个孩子纳入低保对象,并由驻村“三送”工作队筹资3万元装修房屋外墙和门窗;对三个孩子进行孤儿生活救助,每人每月700元;李娟、李思思姐妹被列入“两红”孩子资助对象,每学年享受2000元的补助。

  “现在在赣州,干部走进我们老百姓家中,给我们办好事十分常见。”章贡区姚衙前棚户区居民高民英告诉记者,大年三十,章贡区农粮局“三送”干部刘祥坤就专门到她家拉家常,并与她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

  “这是服务群众、转变作风的具体体现。”彭业明告诉记者,过去,部分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现在干部去老百姓家里“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群众得到了实惠,干部得到了锻炼。

  对此,赣县政府办副主任、驻江口镇旱塘村“三送”工作队队长李豫玲深有体会。她说,通过“三送”,如今她会说农家话、干农家活、交农家友、办农家事。

  “我原来一直坐在机关工作,不知道如何与老百姓打交道。尤其是刚进村时,村民都不愿让干部住在自己家里,还用当地土话讽刺他们是‘走读干部’、‘大炮干部’。现在看到他们长驻村里并帮助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后,群众由衷地说:‘苏区干部又回来了’。”李豫玲坦承,通过“三送”,她获得了成长。

  帮助致富:输血不忘造血

  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表示,作为革命老区,推进“三送”工作全覆盖、常态化,着眼点在联系服务群众,要义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核心在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根本在造福于民,让赣南苏区人民尽快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据了解,赣州的“三送”,排在第一位的是“送政策”。“让老百姓知晓政策,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消除隔阂。”彭业明告诉记者,“送温暖”排在第二位,主要是让干部融入群众,获得群众的认可。“三送”中最关键的则是“送服务”。“送服务”就是让老百姓致富、发展。

  采访中记者发现,赣州的“三送”干部,在帮扶群众时输血也不忘造血。

  上犹水岩乡古田村黄健军在赣州市规划建设局驻古田村“三送”服务队队长刘芳仙的帮助下,去年承包水田种莲,试验莲田养鱼。“去年我收了近7000公斤莲蓬,每公斤卖到8元左右,仅这一笔收入就有5万元。红鲤鱼每公斤卖40元,收益15万元。”黄健军告诉记者,2014年要好好干,带动更多的人富起来。

  黄健军的故事正是赣州“三送”既输血也不忘造血的一个缩影。现在赣州很多“三送”工作队帮理念、帮科技、帮项目、帮信息、帮流通,帮助选准产业发展路子,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提高群众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

  统计显示,2010年12月至2013年8月底,赣州“三送”干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61.51万件,送帮扶慰问金7.626亿元,争取项目资金51.91亿元;帮扶群众扩植脐橙、油茶、工业原料林等60.82万亩,扶持发展合作社1631个。

  评论

  干部服务群众 身入更需心入

  “哎呀嘞!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同志哥!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传遍苏区、脍炙人口的山歌,真实反映了当年苏区干部艰苦奋斗优良作风,也是干群鱼水情深的生动写照。

  反观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并未领会群众路线的本质内涵。下基层时,与群众距离的确近了,但官位十足,往往只是隔着车窗“观察”、通过汇报“了解”。有的坐着车子转一转,走马观花,究竟能了解到多少实情可想而知。

  现在,作为群众路线重要发源地之一的赣州,选派9.3万名“三送”干部“进村赶考”,尤其是通过与228万户群众结对服务,使全市每一位干部都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每一户群众都有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实现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双向全覆盖”。

  “三送”把党的政策、温暖、服务直接送到老百姓家中,实现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再现“苏区干部好作风”。这是赣州服务群众、转变作风的“独家原创”,也是接续与传承群众路线的有益探索。赣州的“三送”,实质就是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这是赣州践行群众路线的一次顶层设计,并有制度保障,如公开承诺制度、民情家访制度、四级联动制度等等。这样就能保证“三送”不是一阵风,也防止“三送”出现务虚。

  “知屋漏者在宇下”。脚沾泥土,才能心系基层;心怀真情,才能体贴百姓。赣州“三送”最大的启示就是,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转变作风,既要身入更需心入,他们住在农家、干在村里,把群众当亲人、当老师,通过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走进基层群众的心里。“又见苏区好作风,结对帮带连群众,送宝送暖送新屋,贴心贴肉铭恩情。”这首当地百姓改了词儿的新山歌就是最好的证明。

  ■记者洪怀峰、杨泽雷 文/图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
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对接会举行
  (记者游静 实习生李少如)6月29日,上饶之窗
江西最大集装箱码头通过验收
  (记者林雍)6月28日,记者从省港口集团获悉,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