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送”让我长了真本事 赣州干部讲述“三送”工作心得体会

12.02.2014  13:52

  中国江西网讯 “思想通不通,工作三分钟,再不通,就‘龙卷风’。通过参加‘三送’工作后,我才知道,以前在基层工作时常用的一些工作方法的确有些简单粗暴了。”兴国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潘贤波说,“三送”不仅让他在精神上“补了钙”,还在思想上“洗了澡”,尤其是在与群众交往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真本事。

  连日来,记者在赣州采访时发现,类似潘贤波这样的转变故事并非个案。

  ■记者洪怀峰、杨泽雷 文/图

“三送”让群众住上了小洋房

  把群众当家人对待

  兴国县国土局驻垓上村“三送”工作队员黄崇林告诉记者,通过参加“三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逐渐改变了以前农民“不好打交道”的认识。

  “下到基层,进了老表的家,才知道自己以前没有把老表当家人,自然老表也不会把我当亲人。”黄崇林说,其实老表很可爱,“你只要对他付出一分力,老表就会对你十分好。”

  黄崇林说,这是他亲身经历后的体会。以前,村民杨成校多次到县里和市里上访,是个让乡村干部头痛的“人物”。

  “我经过50余次去杨成校家拉家常,帮助其协调解决合理诉求,对不合理诉求作耐心的解释,现在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黄崇林坦承,说老表“不好打交道”是自己“官念”作怪。

  对于“三送”中干部出现的思想变化,赣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彭业明认为“目的达到了”。“这是执政为民理念的回归。有些同志当干部时间长了,对老百姓的事有些麻木了,殊不知干部眼里的一些小事,往往就是老表家庭生活的头等大事。”彭业明告诉记者,“三送”让干部接地气,不仅是对干部“治庸、治懒、治散”的一剂良药,更是回应群众期盼落地的具体体现。

  在基层得到锤炼

  “‘三送’让我更加了解基层,增长了本领。”赣县江口镇旱塘村“三送”工作组组长李豫玲告诉记者,尤其是在为老表办实事过程中,自己得到了更多的锻炼。例如,村里要修一条水渠,自己以前不知道哪个部门有这样的项目资金可以争取,该如何组织村民参与。但是,现在知道了如何争资争项,如何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完成任务。

  其实,在赣州,通过“三送”,已有一大批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不仅长了见识,还在基层得到了锻炼,长了真本事。

  “‘三送’干部到基层去,接了地气,练了功夫,改了作风,加深了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增强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三送’是锤炼干部的‘大熔炉’、‘练兵场’。”赣州市委副书记王少玄说。

  评论

  “三送”是一场自我革命

  纵观赣州“三送”,不难发现,干部服务群众、转变作风,实际上是对自己来一次“自我革命”。首先,基层是“摔打”干部的最好“练兵场”。其次,“三送”不仅让干部转了作风,还长了真本事。经过基层摔打磨炼,很多年轻干部掌握了群众工作方法,攻坚破难的能力不断提升。

  显然,这场“自我革命”,就是要革掉党性不纯的“命”,革掉特权思想的“命”,革掉庸懒散奢的“命”,革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命”。干部们“放下了架子、沉下了身子、找准了位子、迈出了步子、用活了脑子、想尽了法子、干岀了样子”,难怪当地老表纷纷点赞:“苏区干部好作风又回来了!”

 

来源: 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
编辑: 袁露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