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点刹”?不断完善!
2014年或可称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电商、大众消费、理财、电子支付……巨头们意气风发,纷纷跑马圈地,不料央行突然“在高速路上踩了一脚刹车”,先暂停网络虚拟信用卡、二维码支付等服务,近日又下发了《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手机支付业务发展指导意见》草案,拟为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进行的转账、消费设定额度。
今年两会上,互联网金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表态“不会取缔余额宝等金融产品”。对于央行监管突然加码,马云称:“有时候,打败你的不是技术,可能只是一份文件。”网友们也纷纷吐槽:“我妈都没管我花多少钱,央行凭啥管?”
其实,完全不必如此抵触。中国眼下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创新与风控的关系,市场需要创新的锐气,但风险控制同样不容忽视。央行的举措并非要终结互联网金融,而更像是一次控制速度的“点刹”,给这个有些急躁的市场降降温,也等一等制度和规则的完善。
两天来的事态进展也能对此佐证。19日下午,央行召集腾讯、阿里、百度等涉水金融的互联网公司座谈。会上传出的消息是,对互联网金融鼓励发展的大趋势绝对不会改变,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等相关企业做好风控机制后,会再次“开闸放行”。而两个意见征求稿也非正规披露,央行会广泛征求意见,修改讨论和完善。
抛开金融与技术上的专业论述,传统金融的安全规范和支付体系是经过数十年完善形成的,即便如此仍存在信用卡欺诈等安全漏洞;“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运行规则和监管体系都远未完善,一旦失控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在美国风光一时的网络信用卡公司NextCard,正是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最终破产清算。而根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近日发布的报告,2013年通过二维码传播恶意程序的比例在迅速增长。
虽然任何创新都有风险,但涉及巨大公共利益,如何小心谨慎都不为过。在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战略之下,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时也提及了“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等内容。周小川表示,互联网金融业务在政策、监管、调控等方面不能完全适应,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于央行,公众已习惯性质疑,这种质疑是权利也是责任。但公众情绪不该左右政策制定,正如常说的“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政府该做的不就是监管和平衡吗?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言:对创新,我们要充满尊重;对风险,我们要充满敬畏。杯弓蛇影地恐惧创新,换来的是固步自封,毫无敬畏地蔑视风险,结果可能车毁人亡。(刘大山)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