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夫楼前思逸夫 邵老先后向家乡捐资宁波超4000万

08.01.2014  12:08

  “小爷爷每次回宁波,都是我接待的。上一次来的时候,身体还挺好的。”说起刚刚去世的邵逸夫,邵才元轻轻地叹了口气。他说,乡亲们已经在旧居设灵堂,来祭奠他。

  邵逸夫出生在宁波镇海,少时曾在家乡住过几年。他曾数次回乡探亲,还先后捐资4000多万元,帮助发展家乡的教育、文化事业。

   18岁离乡,80岁后返乡

  按辈份,今年76岁的邵才元,要叫邵逸夫一声“小爷爷”。

  “是我儿子在网上看到的消息,告诉我时,我还不敢相信。”虽然这位“小爷爷”年岁早已过百,但在邵才元看来,老人的身体还是棒棒的。

  邵才元说,邵逸夫在镇海中兴学堂上过学,去上海后也经常回家乡镇海。可是,18岁以后,老家的朋友就再也没见过他了。当年和邵逸夫有过接触的人,大多已经不在了。

  “他再次回到家乡,已经是1987年了。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位小爷爷。”邵才元说,那年邵逸夫投资200多万元,给家乡老人们建了一个邵氏康乐园。

  后来,邵逸夫又来过5次,最后一次是2005年11月26日。“那一年,他已经98岁高龄了,但看上去精神很好。”邵才元说。

   小爷爷”最爱吃宁波汤圆

  邵才元说,他从小就知道有一个小爷爷在香港,但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1958年,他爸爸还悄悄地为这位小爷爷的父亲迁过坟。

  1987年,邵逸夫的女儿找到邵才元时,他才知道这个小爷爷叫邵逸夫,事业做得很大。

  “我是他在乡下唯一的亲人,所以特别亲。”邵才元说。

  除了邵逸夫6次来宁波,都是邵才元接待,邵才元也应邵逸夫的邀请,去过香港3次。

  虽然邵逸夫的事业很大,但是在邵才元的印象中,邵逸夫是一个非常随和、低调的人,每次回宁波就算行程安排得再紧张,都会来老家看一看。

  “好几次,他的儿孙也陪着一起来的,我还给他们做点心吃呢。他特别喜欢吃宁波汤圆。

   故居设了灵堂供人祭奠

  在征求邵逸夫家人的意见后,昨天(1月7日),邵才元在邵逸夫旧居设灵堂,接受祭奠。

  邵逸夫旧居位于镇海区庄市街道勤勇村邵家,是邵逸夫小时候居住过的地方。1986年,当地政府对该屋进行修缮,现今陈列着邵逸夫先生返乡活动照片和他捐资兴学的事迹。故居委托亲属管理,并供人参观。

  “从中午起,就有很多人来到邵逸夫旧居里祭奠他,有学生,也有乡亲,还有一些是从宁波市区赶来的市民。”庄市街道勤勇村党总支书记吴一峰说。

  邵才元昨天一直在旧居负责接待,到傍晚6点,已经有100多人来祭奠过。

  宁波市侨办副主任赵骏表示,“印象中,他回宁波的次数不多,但为宁波做的事可不少。宁波很多地方都有他捐资建造的场馆,加起来有4000多万。

   不拘一格精算用人

  张彻在回忆录里写,邵逸夫用人是“头等人才,三等职务,特等权利”。邹文怀无疑就是经典例子。

  当年邵逸夫初回香港,急需人才,邹文怀非电影业出身,但学新闻、善于交际,遂飞速成为邵逸夫的左膀右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在邵逸夫的授权下,邹文怀重金从电懋挖走岳枫、陶秦、严俊以及当红小生陈厚等中坚,说服林黛、李丽华、林翠等花旦为邵氏拍戏,又成功提拔张彻、王羽,开启“邵氏武侠”时代。

  邵逸夫识才,李翰祥、张彻、程刚、楚原、刘家良、桂治洪都是他一手挖掘。但是,他对人才掌控也十分严格。比如邹文怀。他在邵氏13年,邵氏总经理换了三任却都没有他的份,最终让邹文怀意兴阑珊离巢成立嘉禾电影。

  同样境遇的还有李翰祥。1963年,李翰祥离开邵氏跑去台湾自组国联影业,通过一系列影片带出不少新人导演和演员。但是,邵氏手握手东南亚的大批院线,国联在邵氏漫长封杀中被拖垮。当一贫如洗的李翰祥回到香港,邵逸夫却主动邀他重返邵氏。

  当然,邵逸夫也曾“看走眼”,比如李小龙。1970年,他带着电影项目《无音箫》投奔邵氏,最终双方因为李小龙要价太高不欢而散。邹文怀追到美国,以每部戏7500美元签下李小龙。结果,《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等李小龙电影票房大卖,让邵逸夫大呼后悔。而在1980年代,嘉禾另一大印钞机成龙,也是在邵氏默默跑龙套多年后,被邹文怀捡到宝。(王晨辉)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