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箭齐发,形成合力 遂川县连通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工作侧记

09.12.2015  23:06

  遂川地处吉安西南部,属典型的丘陵地区,人多地少,底子又薄、设施落后,可却也是一个“农业大县”。看着周边的万安县、泰和县在向“农业强县”队伍迈进的同时,遂川也在谋求改变,不想从此“原地踏步”。近年来,该县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大力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模式,一改往日被动态势,主动出击,乘势而上,陆续推出“科技保姆” 、“田间学校”、“专家门诊”、“农技人员+”等服务手段,不断满足广大农户日益提高的科技需求。

  科技保姆,为技术服务助力。

  在雩田镇雩田村的粮食生产基地,万亩水稻长势喜人,金黄的稻穗被压弯了腰,微风吹过,稻穗飘来惹人的清香。可就在上个月,这片水稻的主人却被突来的稻瘟病捏了一把汗,看着马上就成要进仓的稻谷,渐渐的失去防守攻势,种粮大户郭唐生心里真不好过。于是,他想起了县农业部门推行的“科技保姆”服务,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他还是拿起手机拨通了乡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的服务热线。

  电话接通后,他详细的讲述了水稻的病害,希望能够得到技术部门的帮助。电话拨出去后,他有点担心,技术员们会不会来呢,还是只是应付式呢?不到十分钟,镇里的技术人员如约而至。“这一段时间受天气等情况影响,很多地方都发生了稻瘟病,你这里还好,发现的及时,还只是发病初期,我们给你开一些药,尽快做好病虫害的防治,现在可是“虫口上夺粮”呀。在推行“科技保姆”服务中,该县坚持“服务快捷、农民受益”的原则,制定工作机制,建立问题登记和服务反馈台账,对服务对象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做到随叫随到,随到随好。

  田间学校,为农业转型借力。

  在常人的眼中,培训无非就是“三件套”,即讲台、书本、黑板。可在县农业局开展培训中,打破了多数人的常规,不按传统套路出牌。近年来,县农业局在扎实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和新型职业农业培育工作中,延伸培训触角,把课堂直接搬到了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

  位于遂川县泉江镇新溪村的紫藤吊瓜种植基地就是该县开展“田间学校”的培训基地。“大家看看我家种的吊瓜和生姜,有没有发现和你们平常种的有什么区别吗?”抛出问题正是这个基地的农场主,也是这个“田间学校”的实训教师。针对不同的农时、参训人员类别及各乡镇农业产业发展的特点,该县开展“田间学校”培训的着重点也会有些区别。

  为切实做好“田间学校”培训,有效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侧重点,该县不仅要求各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至少成立一个“田间学校”培训基地,还在全县范围内遴选了一些农业企业的生产基地作为培训载体。同时,聘请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和种植专业大户等做为现场培训教师,从师源处着手,不断提高“田间学校”培训的含金量。

  专家门诊,为优良作风添力。

  遂川县各乡镇历来均有逢圩日赶集的传统,在这一天,家家都会拿出一些土特产品来到集市上贩卖,这已是传统。可当下,随着该县农业部门推出的“专家门诊”的流行,广大农户逢圩日赶集就增添了一个新习惯,那就是到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坐一坐,找到农业专家为自己家的农业生产问诊把脉。

  在采访中,笔者来到大汾镇农技推广综合站门前,前来问诊把脉的农户排起一个小长队。“这个黄技术的说法也真准呀,上次金桔发生了病害,也是找到了这个“农业门诊”,找到黄技术一看,果然好了许多。”草汾村金桔种植户古才福说道。开展“专家门诊”过程中,该县注重维护群众利益,热心为广大农户提供周到、细致的技术服务。

  “专家门诊”的一经推出,立即获得广大农户的肯定,从以前的分散坐诊,到如今的“集中问诊”和“巡回坐诊”,不仅有效解决群众找不到技术员的问题,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满意度和工作效率,仅去年,该县通过“专家门诊”服务接待群众3500余人次。

  农技人员+,为创新加把力。

  创新一直是这个时代的研究课题,也是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动力来源。在遂川,一群“农业人”与时俱进,创新提出“农技人员+”的服务模式,通过开展“农技人员+合作社、农技人员+基地、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模式,不断满足广大农户日益提高的科技需求。

  老郭是泉江镇有名的种粮大户,今年,他与镇上的农技员老王结成帮扶对子,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老王负责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并且率先在他的基地开展新品种的试验和新技术的推广。“以前种粮只觉得品种不关键,技术和管理跟得上才是能耐,今年初,王技术员努力说服了我,他向我推荐使用了一些新品种,加上种植过程中科学的管理措施,今年粮食产量确实要比去年高出许多。”也正是老王的试验成功,在秋种中,周边一些农户也加入到使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队伍中来,而且效益都不错。

  在实施“农技人员+”中,该县注重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能过以点带面和点面结合的方式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使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