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窑起而天下惊:揭秘中国最早的彩绘瓷器(图)

30.11.2015  12:14
原标题:邛窑起而天下惊:揭秘中国最早的彩绘瓷器(图)

邛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是四川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古瓷窑。邛窑历史悠久,自南朝至两宋,共经历八个多世纪,是目前已知的四川古陶瓷窑址中, 烧造时间最长、产品最丰富、造型纹饰最美的名窑。邛窑瓷器,集彩绘、雕塑、窑变于一身,造型生动、釉色繁多。四川邛窑遗址出土的联珠纹釉下彩绘器,比《中 国陶瓷史》认定的中国釉下彩生产最早的湖南长沙窑早将近两百年左右,成为我国已发现的生产釉下彩瓷的最早窑堡。

而邛 窑,在百年前还尚未被人们所知。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邛窑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这个拥有着目前为止最大龙窑的遗址群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邛窑十方堂遗址 出土的瓷器珍品,被国内外多家著名博物馆收藏,视为珍宝。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这样评价邛窑:“唐代邛窑在制作以铜、铁着色的多色彩瓷器方面有首创之 功。”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也说:“高低温釉下彩、三彩更是‘邛窑’的代表作品,均较早烧制成功,其工艺传播于江南诸名窑,而又以湖南长沙'铜官窑' 受其影响最深,因之两窑产品颇为相似,成为姐妹艺术,堪与其周边各窑媲美。”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校长朱清时更是一语道破邛窑的珍贵:“沉睡上千年,一醒 惊天下!

彩绘瓷的发源地,地域特色古陶瓷

邛 窑古陶瓷博物馆馆长尚崇伟说:“邛窑,在中国古陶瓷史上做出过奠基性的贡献,它在高低温釉上彩釉下彩中的成就,是开创性的。邛窑的铜红釉,曾被专家和学者 们称为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红。 窑的代表作品彩瓷,也是技艺高超、令人惊叹。据考古研究发现,邛窑,是最早对陶瓷器进行彩绘装饰的窑址,被认为是我国彩绘瓷的发源地,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和艺术价值。

尚 崇伟说,邛窑的高温彩瓷技术,是具有独创性的。和我们发现的北方唐三彩不同,邛三彩的烧造温度为一千二百多度,而唐三彩仅为一千度左右,按照现行的陶瓷烧 造温度来看,唐三彩是陶器,而邛三彩则是古陶瓷,邛窑在瓷器的彩绘发展上,起了奠基作用。而且邛三彩的色彩也极为鲜艳种类,邛窑的天下第一红——铜红釉, 就是和四川的地域属性下特有的产物。川蜀矿场丰富,四川邛崃的铜红釉是由本地的铜矿直接提炼描画烧造而成的,颜色分外鲜红。川蜀之地山高道难,当时的陶瓷 工人为了烧造瓷器,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瓷器特点:粗犷朴实中带有浑厚细腻

邛三彩

邛 窑技艺唯一的传承人何平扬表示,传统的邛窑技艺失传后,他和他的老师研究邛窑技艺多年,四十载的邛窑瓷器研究制作中,他对邛窑瓷器的特点深有体会。邛窑瓷 器,作为民用陶瓷,主要是供老百姓们日常使用,就是它的这种用途,让邛窑瓷器拥有着粗狂朴实浑厚的特色,少了几分精细和小心。但是川蜀的陶瓷师们,又独具 匠心,在一些瓷器的把手上雕刻了花纹、浮雕等,甚至还把书法融入到陶瓷器纹饰中,将浓厚的川蜀文化用极简的手法表现在邛窑瓷器上。何平扬说:“当时的邛窑 的工匠,不仅是陶瓷技师更是书法家绘画家,纹饰釉彩上的一撇一捺一点一划,都散发着书法味,即贴近生活,又有着肆意飞扬的思想。

铜红釉

邛窑的釉彩上技艺手法也是粗中有细。何平扬说:“相比较单色釉的陶瓷器来说,邛窑的釉色中还可以见到丝纹,即我们现在说的兔毫釉,邛窑的兔毫釉运用较早, 比其他窑口早了几百年。所以说邛窑的釉色、造型,邛窑对全国其他窑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邛窑的釉色十分丰富,据何平扬介绍,邛窑的釉色有二十多 种,但是釉色的原色至少有七八种。而古代的邛窑陶瓷技师通过熟练的窑变技术,让邛窑瓷器的釉色更加丰富。

器型丰富,种类繁多,丝绸之路上的奇葩

邛窑因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间瓷窑,所以生产的器物既具有生活特色,如各种盘、碗、坛、罐、茶具、酒具等日用器皿,还有许多生动形象的小瓷俑和儿童和玩 具。古时邛窑制作的陶瓷省油灯,就深受文人和百姓喜爱,为文化教育的普及提供了条件。陆游在《斋居纪事》中就曾提到到:“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 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据历史研究表明,这里的“瓷盏”就是指邛窑的省油灯。

这 也符合了邛窑的民窑属性和川蜀的地域文化,可见,在古代,邛窑的陶瓷技师们就已经关注了百姓生活和市场的需求。而且邛窑瓷器极具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窑址 占地广阔,据考古发掘发现,邛窑遗址现存有13个窑堡,有一座长达45.7米的龙窑。所以,古代邛窑瓷器除了供应本地区人民的使用,也进行了对外和出口贸 易。据尚崇伟说:“通过丝绸之路,我们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了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在出土的邛窑瓷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波斯、古兰等地相关的图案花纹和宗 教文化,内容非常丰富。而且,邛窑在唐代处于繁盛时期,许多邛窑的产品沿着古代丝绸路,也传播出去了。

现如今,邛窑和它的瓷器在在中国陶瓷史上已是颇负盛名,产生了许多奠基性的作用,邛窑古陶瓷博物馆也在建设中,邛窑这个沉睡了上千年的古朴民窑,正在人们的惊艳中散发着它的底蕴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