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勋聪:“学历 = 能力”的观念该转变了

12.05.2015  17:36

  一名准毕业生,大学四年狂揽65个证书,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全专业年级第一,创办过志愿者服务队,当过大企业董事长助理,开过传媒工作室,可如今凭借着这么多的优势,却找不到一份称心工作。要毕业了,他却又面临一份考卷:是能力重要还是学历重要?(5月11日东方网)

  能力重要还是学历重要,这份“考题”,如今中国每年多达七百多万的高校毕业生都要面对,也是数量不断增加的高考考生未来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社会存在着两种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参加高考,“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追求高学历的学生越来越多,单位、企业的学历门槛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学生群体中“高考无用”、“读书无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矛盾点在于这两方面现象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并没有此消彼长,即一边高喊着“读书无用”,一边奋力追求高学历。

  其实,这个矛盾并不难解释。自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即拥有大学本科文凭者越来越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不妨将其解释为“学历膨胀”,本科学历者越来越多,其竞争力自然下降,转而追求更高学历。

  学历作为社会选拔人才的一项标准,自然有其合理性。社会认同学历与能力的关系,但是,贬值后的百元钞票,其价值自然不如贬值前,此经济学原理同样适用于学历。随着大学扩招,高校毕业生群体越来越大,学历膨胀,学历与能力渐渐脱节,关系被扭曲。

  并且,社会对学历的认识远远落后于近些年来学历发生的变化,传统的逻辑认为高学历意味着高能力,可以带来高薪水。但是另一方面,这刺激着社会成员对学历的追求,学历膨胀后开始“注水”,逐渐与能力脱节。

  因此,学历与能力的关系变得愈加模糊。谋求高学历的很多当事者,其目的就不是为了提高自身能力,而是为了贴上标签,在择业中增加筹码。而单位、企业更倾向高学历者,门槛越来越高,同时又刺激着社会成员追求高学历,如此形成非良性循环。追求高学历并不为提高能力,那么学历和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又有多高呢?学历门槛越来越高,又形成一个导向:重学历,轻能力。

  现如今,学历与能力的关系,已成为社会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可是,不管民众得到的答案是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都存在着现实困境:单位、企业学历门槛高,必须追求高学历。究其实质,社会对学历的认识,其发展速度远不及学历的“注水”速度,还停留在学历就等于能力的阶段。

  是金子总会发光,但莫让学历掩盖能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