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轶事:曾一天看九部电影
邵逸夫的称呼
在TVB工作的时候,同事都称呼这位老人家“阿Sir”,这是香港坊间一般对有勋衔的人的俗称。但后来香港警员也普遍被叫“阿Sir”,众人反倒不知如何是好了。而在邵氏影城里,同事都称他“六叔”、“老板”、“六老板”,那是邵氏家族的称呼。后来,邵氏员工也随电视台方面改口称“阿Sir”了。很少人称他“邵爵士”、“邵博士”的。外国同事都称他“Sir Run Run”。尽管各大学颁发给他无数名誉博士学位,邵逸夫却从来不会自称“博士”。
遭遇花斑豹
创业初期,邵逸夫与三哥邵山客穿越马六甲的一片森林,给林区的林业工人放映电影。他们扛着放映机,提着装拷贝的箱子,沿着崎岖小路艰难行进。
正当兄弟俩缓缓前行时,忽然感到身后有股冷风袭来。他们回头一看,一头花斑豹正张开血盆大口逼近他们。兄弟俩顿时吓得脸色苍白,直冒冷汗,浑身发抖。他们不由得紧闭双眼,抱在一起。就在他们以为自己即将成为花斑豹的“美餐”殒命于此时,只听到“砰、砰”几声枪响。当他们睁开眼睛时,花斑豹的尸体就躺在眼前,伤口处还汩汩地淌着腥臭的鲜血。原来,林业工人见邵氏兄弟迟迟未到,就请几位当地的猎人前去迎接,果然看到了处于危险中的兄弟俩,这才及时出手救了他们的性命。
海上漂流记
1931年,邵逸夫辞别了三哥,启程去电影业最发达的美国购买设备。位于西半球的美国与南洋相距上万里,深不可测的海面变化无常,刚才还是风平浪静,顷刻间便狂风大作,轮船一会儿被推上峰顶浪尖,一会儿又跌入低谷。邵逸夫躺在船舱里,只觉得天旋地转,胃里翻江倒海般痛苦难受。数十天的风浪与颠簸,严重的晕船、呕吐,已经让邵逸夫浑身虚软、几乎脱水。就在轮船即将驶入美国西海岸之时,邵逸夫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以为终于熬过了晕船之苦。可是,他哪里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海难降临了。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轮船触礁了,海水从船底涌入船舱,轮船迅速下沉,无数的生命在顷刻间消逝。落水的邵逸夫死死抱着一小块木舢板,在茫茫的大海上漂泊了一夜,直到第二天上午,才被救援的船只救起。
说笑话
邵逸夫很喜欢听笑话,参加金马奖或亚洲电影节途中,在休息候机的时候,他都愿意听听人家讲笑话。尽管不少笑话已听过,但每一次有人再讲时,他都全神贯注,似乎第一次听到一般,然后开怀大笑。他也会说一些笑话,都是用英语讲的,尤其女孩子听了,更笑不拢嘴。
最爱面条
在人少的家宴上,邵逸夫常点面条。面条的做法很特别,既不是广东式碱水面,亦不是上海粗炒面、阳春面。有好奇者一再探问,才搞清楚原来是钻石山某面店打的。曾与他共午膳的人转述说,老人家只吃小小一块蒸鱼、少许瘦肉、一碗汤、小碗面或饭,十分清淡节俭。
喜欢6号车牌
邵逸夫一直爱坐劳斯莱斯出入,据说他家中有六台同牌子的名车,其中有三部更超过三四十年历史,是价值不菲的古董车。除DM6车牌外,早于1978年时,方逸华以33万港元的高价投得另一无字头的6号车牌送予六叔。六叔亦同时拥有其他78号等靓车牌,1967年六叔就以挂上78号的劳斯莱斯与一众邵氏明星合照。
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
在邵氏影城他的办公室旁边,有一间试片室,那是邵逸夫每天必到的地方。试片室的最后一排有一张舒适的沙发,邵逸夫每天都要在这里坐上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不管是国语片、日本片、西班牙片、印度片、意大利片,还是德国片、法国片、墨西哥片,他都会看,这其中还包括邵氏公司出品的好看的或不好看的影片。从20世纪60年代初起,邵逸夫每天至少要看两三部电影,最高纪录是一天九部,一年700部。邵逸夫可谓是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
属意于家中善终
据参与最后抢救的相关医院发言人证实,邵逸夫早前经主诊医生转介参加了该院的“家居晚晴计划”,计划主要服务于末期器官衰竭及癌症病人。经医生评估后,可按病人及家人意愿,选择于合适的家居环境安享临终前日子。医生会预先签发文件,至病人在家中过世时,家属可按文件指示,安排送往指定急症室,再由医生进行确认死亡程序及签发死亡证。
邵逸夫临终时身处的联合医院S座,亦与他甚有渊源。联合医院在上世纪80年代末扩建,得邵逸夫慷慨捐助,才得以建成临床服务大楼,故命名“邵逸夫大楼”。联合医院的大楼数目,其实未排至英文字母“S”,院方之所以称之为S座,就是取自邵逸夫的英文姓氏以表敬意。现在大楼内仍有纪念碑,纪录邵逸夫于1989年3月与时任港督卫奕信同为大楼奠基,其后在1996年2月亲临大楼开幕仪式。
在自家电视城“迷路”
邵逸夫担任香港无线台主席多年,每天也在清水湾电视城上班,他每次出现通常一定有护卫守候,并预先按停升降机待他使用。不过有一次,本来要出席例行会议的他,因不懂由行政大楼往邵氏大楼的快捷方式,结果误打误撞到了电视城员工餐厅。主席突然现身,除在场员工大感愕然,更惹来记者们一阵骚动。他笑言还是第一次来到员工餐厅,最后在司机陪同下走后门离开。
“哪个得闲哪个做”
作为一代电影大亨,掌管庞大影视王国,邵逸夫的管理智慧也为人称道。当年被记者追问无线总经理一职悬空,会让谁来接位时,他回答说:“哪个得闲哪个做。”既应付了记者,又不会令落选的其中一位候选人尴尬。这金句也传为圈中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