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部署依法治国路线图 依法反腐成最大亮点

07.11.2014  11:14

  “中青月度舆情指数”是中国青年报社中青舆情监测室推出的一项舆情公共服务产品。旨在以问卷调研方式,针对月度发生的舆情热度排名前20位的事件,向专家学者、政府公务员、媒体人、意见领袖、普通网民5个群体收集民意。不同群体从中青舆情指数样本调研库中,随机抽取。5个群体样本选取量一致。指数以信息覆盖率、应对能动度、回应到达率、答复识别率、舆情满意度5项指标,根据5个群体的打分,加上中青舆情监测室对热点事件的监测数据,经加权计算,形成衡量各地、各级政府机关的舆情响应能力的指标,以期和读者一同推动社会进步。

  今天,中青舆情监测室发布2014年10月“中青月度舆情指数”(总第16期)。

  本期榜单中,舆情满意度最高的3件事,都与中央动向有关。分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在京召开、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中央纪委四次全会。

  榜单的末尾,舆情满意度排名垫底的事件包括:湖北一高校被指校内酒店有员工组织卖淫、厦门大学“诱奸门”涉事博导吴春明被开除党籍与教师身份等。

   聚焦顶层设计,四中全会吹响依法治国号角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无疑是10月公众最为关注的一件大事,信息覆盖率高达100%。全会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引起公众对“依法治国”的热烈讨论。

  中青舆情监测室监测发现,伴随全会始终,公报面世、《决定》落地等关键节点,都将当日舆情挑至最高值。

  如公报面世后,自23日17时至24时,中青舆情监测室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26155条。抽样分析1000条数据显示,近六成网民表示期待和支持。不少网民认为,四中全会的召开,为建设法治中国清晰地勾勒出了蓝图。

  《决定》的落地,也继续延续了该话题的热度。从10月28日18时至29日11时,中青舆情监测室共监测到相关舆情27467条。抽样1000条数据显示,第一时间“点赞”并“期待支持”的声音是舆论的主流,占60.7%,不少网民认为,这预示着中国将进入法治新时代。

  “法律就应该是老百姓的保护伞。”网民“水上漂”说道。网民“桂林山水”的期待则更为具体,“希望不再有强拆、城管打死小贩的悲剧!

  监测数据还显示,另有22.2%的网民支持设立“宪法日”、“向宪法宣誓”等举措,认为这凸显了宪法的地位。还有20.3%的网民认为,《决定》宣告要依法反腐、严惩贪官,彰显了中央反腐的决心。

  这已经不是四中全会第一次引起网民如此高的关注热情。从8月开始,相关话题就有预热,开始频频跻身中青月度舆情指数榜单。在舆情满意度方面,也均有不俗表现。此次全会召开,舆情满意度更是高达99.66,登上榜单首位。这种热情,也足以体现公众对“依法治国”的期待。这种期待,让10月不少围绕依法治国展开的新举措,引发大量关注。

  例如10月9日,最高法公布《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首次划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被“人肉”的网民,面对个人信息被泄露时,或将不再感觉无处讨说法。

  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也颇受网民关注。该草案拟取消走私武器和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伪造货币罪、集资诈骗罪、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战时造谣惑众罪等9个死刑罪名。有学者表示,死刑是公正而不人道的,减少死刑罪名,是“科学立法”精神的体现。

   依法治国背景下,反腐再成亮点

  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了,但中国法治体系建设的“冲锋号”却刚刚吹响。在此背景下,依法反腐也将迎来历史性跨越。

  纵观榜单,从中纪委四次全会召开,到 “打老虎”、“拍苍蝇”的个案,反腐话题再度成为10月民众关注的焦点。20起重大公共舆情事件中,与反腐相关的就有6起。其中,5起都跻身舆情满意度前10位。

  最为亮眼的,当属中纪委四次全会的召开。该事件舆情满意度为95.25,排在榜单第3位。

  “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治病树、拔烂树,坚决遏制住腐败蔓延势头,不断加大治本力度,逐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会上,王岐山的讲话掷地有声。

  中纪委召开四次全会后的两天,10月27日,军事检察院也对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涉嫌受贿犯罪案侦查终结,并移送审查起诉。这一消息,几乎与《决定》落地同时步入公众视野。该案也成为依法反腐最生动的案例。

  另两起反腐大案,同样备受关注。

  一位主角是李宁。头顶“中国最年轻工程院院士”、“中国动物克隆体系创始人”等光环的他,日前,却因侵吞科研经费被批捕。这一案件,也暴露出高校、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的管理乱象。

  一年5000亿元科技支出去哪儿了?继李宁后,多名院士、大学教授也因陷科研经费腐败丑闻被查,科技投入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热议话题。但也几乎是同时,《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获批,剑指科研经费乱象,有力地回应了公众关切。

  另一位主角,是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总工程师张曙光。10月17日,因受贿4700余万元,张曙光一审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而在国内反腐既打“苍蝇”、又打“老虎”的同时,逃至境外的贪官和经济案犯,也引起人们的注目。

  10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外交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敦促在逃境外经济犯罪人员投案自首的通告》。这是继“猎狐2014”境外追逃专项行动后,相关部门出台的又一重要追逃举措。中央反腐的决心,契合了当下的民意,该事件舆情满意度也达到90分以上,位居榜单第4名。

   民生无小事,改革进入深水区

  与反腐带来的鲜亮成绩单相比,一些涉及民生的舆情事件,舆情满意度却跌至及格线以下。

  10月14日,云南省晋宁县晋城镇发生一起突发事件,共造成9人死亡、24人受伤。该舆情事件的信息覆盖率达到100%。但与高知晓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舆情满意度仅为31.78,成为10月舆情满意度最差事件。

  9死、24伤,这些带血的数字,拷问着城镇化过程中积累的深层社会矛盾。

  与之相较,另一些与出游、天气有关民生舆情事件稍显“温和”,但舆情满意度同样表现欠佳。

  例如,十一黄金周期间,因为一盘“台蘑炖山鸡”,山西物价局就遭了殃。整个黄金周,“人多”、“路堵”的“槽点”无数。游人抱怨景区物价离谱,一盘鸡能卖到400多元。物价局工作人员一句“嫌贵别点”,瞬间就将这一事件推上了风口浪尖。工作人员的随意,反映出一些基层官员为民服务的素质欠佳。该事件的舆情满意度,最终也仅获得55.78分。

  同样表现欠佳的,还有已经快被“玩坏”了的雾霾天。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北京路口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我骑电驴车,有开飞机的感觉,两边全是祥云!”调侃雾霾,网民极尽所能。“晒雾霾”,也成了一些人发微博、微信朋友圈的“时尚”。

  但调侃之余,更应该被关注的,是背后凸显的民众期待。治理雾霾,绝对不是一场“等风来”的运动。

  同样跟老百姓生活紧密相连的,还有一场“跨区域用盐”遭罚的闹剧。

  日前,河南新郑龙湖镇一面馆老板搬家,从郑州市区带回半箱盐。随后,当地盐业部门以“跨区域用盐”为由,对其处以200元罚款。事情被报道后,舆论哗然。当地盐业部门随即出面道歉、并退还罚款。

  尽管当地盐业部门做了补救,但没有挽回该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显老态的盐业专营制度,也被推上风口浪尖。舆论认为,加快对盐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另一起与改革背道而驰的事件,是网曝山西高速交警现“路虎车队”引质疑。“路虎车队”遭曝光后,官方立即予以否认,称“我们开的都是烂车”。但随后,中国青年报记者查实,所涉路虎车曾出现在由警方提供的新闻图片中。

  无疑,在公车改革的大背景下,路虎车队的出现,是反其道而行之。该事件的舆情满意度,排在倒数第五。

   负面舆论聚集,一些高校怎么了?

  10月,还有两起事关国家稳定的舆情事件上榜。

  一起是新疆莎车县“7·28”暴恐案一审宣判,12人被判死刑,15人死缓。该事件舆情满意度达80分以上,排在第6位,显示出民众对反恐的拥护。

  另一引发关注的舆情事件,是香港部分人发动的“占领中环”非法集会。集会发生后,香港的社会秩序和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干扰,经济和金融也遭受严重损失。因此,网民对“占中”行动表现出极大不满,舆情满意度仅为46.14,排在倒数第4位。

  稳定是福。两起事件一正一反的舆情表现,传达出民众盼稳定的愿望。

  此外,本次榜单的舆情满意度差评区,被高校舆情占据。

  榜单中,排在倒数第3位的,是湖北一高校被指校内酒店有员工组织卖淫事件。

  日前,《京华时报》报道,湖北武昌理工学院校内一酒店,有员工组织卖淫,且不避讳学生。报道还披露,该校校长赵作斌就是酒店总裁。但随后,校方回应称,涉事酒店与武昌理工学院没有任何隶属关系,学校也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在酒店任职或兼职工作。校长赵作斌教授也不是该酒店总裁。

  无论最终真相为何,校方沾染桃色新闻,无疑给教育蒙上阴影。该事件舆情满意度仅为42.58.

  同样深陷桃色新闻的,还有厦门大学。今年7月前后,网民“汀洋”、“青春大篷车”举报吴春明,称其利用发表论文、保研等机会,诱奸及性骚扰女学生。时隔3个月,厦门大学发表声明:开除吴春明党籍与教师身份。

  对问题处理的迟缓,让该事件排在榜单倒数第2位。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希望能引以为戒,不要让一些学校成为沆瀣之所。” 在中青舆情监测室发放的问卷中,一名网民这样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