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湖提前进入低水位期

21.09.2016  18:04

  19日凌晨4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点星子站水位定格在11.96米,这是今年入夏以来鄱阳湖水位首次跌破12米大关,比1956年—2002年间进入低水位期的平均时间(11月12日)整整提前了54天。低水位提前出现,意味着枯水期也可能提前到来。据预测,9月29日前后,鄱阳湖将进入10米以下枯水位期。水文专家表示,提前到来的枯水期,势必将对湖区民生、经济与生态带来严重影响。

赣江南昌段水位下降明显,大片河床裸露。

  星子站水位昨跌破12米 仍将继续下降

  19日,省水利厅鄱建办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今年是鄱阳湖流域的丰水年,多雨多汛情。7月,鄱阳湖出现了新世纪以来的最大洪水,最高洪水位达21.38米。而据省水文局水情处监测,19日凌晨4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点星子站水位跌破12米大关——定格在11.96米。

  往年9月19日,鄱阳湖星子站多年平均水位为16.03米,今年比往年降低了4.07米。由于水位低,鄱阳湖区水体面积也大幅缩小。据监测,19日鄱阳湖区水体面积为1440平方公里。在正常水位情况下,鄱阳湖区水体面积为3914平方公里,目前鄱阳湖区水体面积比正常值少2474平方公里。据省水文局副局长李国文透露,鄱阳湖的水位仍将继续下降。

  19日,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到,“夏季高水,冬季低水”是鄱阳湖典型特征,也是鄱阳湖的水文节律。然而,近10年来,鄱阳湖9、10月份(秋季)连续出现枯水期低水位时间提前、水位降低、持续时间延长情况,打乱了鄱阳湖的水文节律。

  长江上游水库群汛后蓄水致低枯水位出现

  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资源宝库,是白鹤等候鸟的越冬栖息地,也是湖区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区域。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

  据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的相关调研报告显示,长江干流上游水库群汛后蓄水是鄱阳湖秋冬季出现低枯水位的关键原因。报告称,长江流域上游水库群汛后集中蓄水运行改变了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水文情势与水沙条件。长江中下游水位的降低,将使鄱阳湖出流量加大,从而带来鄱阳湖水位降低、水量减少、低枯水位出现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等重大变化,对鄱阳湖水资源的“拉空”作用十分明显。

  生态系统质量将受到威胁 通航环境恶化

  水文专家表示,鄱阳湖提前到来的枯水期势必将对湖区民生、经济与生态带来严重影响。鄱阳湖水位下降已呈趋势性,水资源紧缺将成为湖区低枯水期突出的问题。这将对湿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造成影响,湖区生态系统的质量受到威胁。此外,随着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提供候鸟栖息地等生态服务功能正逐渐衰退。

  低枯水期还会对鱼类及底栖动物造成不利影响,湖内定居性鱼类产卵场、索饵场面积缩小,越冬场水位变浅,幼鱼饵料摄取受到影响,其生存和栖息范围进一步受到威胁。

  专家还指出,低枯水期还会导致水污染浓度增加,水质下降。航深不足、航道拥塞,导致通航环境恶化。

  “鄱阳湖水位的相对稳定,是鄱阳湖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现阶段若不高度重视并加以治理,鄱阳湖将失去其原有的地位和功能。”有关专家担忧地说。

文/图 记者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