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逼近8米极枯水位 三峡蓄水加剧枯水困局
11月5日8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点星子站水位为8.23米,持续逼近8米的极枯水位。
专家表示,每年秋冬季节鄱阳湖都会出现枯水,但今年枯水时间提前,情况也更严重,主因还是气候变化,与近期降雨异常偏少有关。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的系统研究显示,三峡工程运行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整体表现为“预泄期高水不高,蓄水期低水更低”。
鄱阳湖
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逼近极枯水位
根据11月4日卫星监测,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仅为1375平方公里,较8月7日遥感监测的水面减少1447平方公里。与历史同期相比,鄱阳湖水面更是偏小了25%,这也是近十年来卫星遥感监测到的同期最小水面。
专家表示,每年秋冬季节鄱阳湖都会出现枯水,但今年枯水时间提前,情况也更严重,主因还是气候变化,与近期降雨异常偏少有关。据气象监测资料显示,今年9月以来(9月1日-11月4日),我省平均降水量为65.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六成。其间,全省平均气温为22.4℃,较常年同期偏高0.7℃。
三峡工程与鄱阳湖及“五河”相互牵连
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处南侧、我省北部的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其上承我省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之水,下接长江,是长江中下游仅存的两个通江大湖之一。鄱阳湖流域面积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年均径流量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5.5%。
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面世前,鄱阳湖与“五河”、长江以纯自然的方式上演“三角戏”。鄱阳湖水位变化受“五河”和长江来水的双重影响,汛期(4~9月)长达半年之久。进入10月份,湖区水位下降,湖区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1~2月。三峡工程运行后,以往的“三角戏”变得复杂。
研究显示三峡蓄水加剧鄱湖枯水困局
获得国家水利部验收,由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承担的《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鄱阳湖及江西“五河”的影响研究》显示,三峡工程运行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整体表现为“预泄期高水不高,蓄水期低水更低”,三峡水库调度对鄱阳湖水位影响最大的时段是每年10月至11月的蓄水期,造成鄱阳湖枯水和干旱的提前、加剧。
研究成果显示,每年9月至10月是三峡水库蓄水期,正值长江水位下降,鄱阳湖及“五河”进入枯水期,鄱阳湖区开始退水,三峡此时减泄使鄱阳湖水位较之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如省水文局2012年1月2日8时的监测统计显示,我省境内五大河流的入鄱阳湖流量只有732立方米每秒,而鄱阳湖的出水流量则达到了1280立方米每秒。鄱阳湖湖水被急剧“拉空”,水位快速下降。
鄱湖水位下降直接导致候鸟数量减少
2003年以前,长江水与鄱湖水有清晰的分界线:江水很浊而湖水很清。现如今分界线仍然存在但恰恰相反:鄱阳水很浊而长江水很清。造成此现象的重要原因是,三峡工程蓄水使湖区约50%的水量提前出湖入江。鄱阳湖水位变化和泥沙变化,改变了“五河”入湖水在湖内滞留时间及换水周期,影响到水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在一定条件下对湖区水环境质量可能产生影响。
鄱阳湖水位变化的同时,候鸟数量与以前的百万只相比减少了很多。如2006年冬至2007年春,鄱阳湖区越冬候鸟约46万多羽;2007年冬至2008年春,鄱阳湖区越冬候鸟约37万多羽。(文/记者何柳斌金路遥实习生金官 图/记者许南平)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