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钉螺面积略有增加但密度有所下降

27.08.2014  18:28

  新华网江西频道8月27日电(记者沈洋、程迪)记者从江西省山江湖办获悉,历时两年的鄱阳湖第二次科学考察近日基本完成。科考结果显示,鄱阳湖有钉螺的面积略有增加,但密度有所下降,为今后防控钉螺提供科学基础。

  已经发布的鄱阳湖第二次科学考察报告显示,与第一次考察(1983-1985年)比较,鄱阳湖有钉螺面积略有增加,由63095公顷增至79150公顷。但在“封洲禁牧综合措施”实施后,钉螺密度有所下降,由成片状、聚集性分布转变为点状、线状、散在性分布,以及特殊环境下的钉螺“窝居”分布。

  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一般生活在草滩、池塘、沟渠等野外多水区域。人们如果接触了野外不明水域的水,血吸虫的幼虫尾蚴就容易进入人体,造成感染。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之一。

  鄱阳湖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为摸清鄱阳湖的生态家底,江西省山江湖办于2012年8月再次启动“鄱阳湖科学考察”项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