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子和面子都有了!”
●徐晓丹
5月23日至24日,省政协副主席陈俊卿率省政协农业界别委员,就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开展视察。
自2015年4月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萍乡市紧盯“建设独具江南特色的海绵城市”总体目标,撸起袖子,干出样子,连续两年在国家部委组织的海绵城市建设年度绩效考核中入围前三强,正从“全国试点”迈向“全国示范”。
“四面繁花两相径,一池碧水月映楼”,说的就是萍乡市玉湖公园。这座今年春节前夕完成海绵改造的公园,当时一举“惊艳”了整座城市,如今已成为市民休闲漫步、亲近自然的绝佳之地。在这里,委员们现场观摩了解了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应用展示项目:雨水湿地、渗透塘、湿塘、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植草沟、渗透管、透水铺装。
随后,从武功山大道到市海绵城市展示馆,从聚龙公园到秋收起义广场,从市建设局小区、文昌路到市广电中心,从金螺峰公园到山下路,在一个又一个海绵技术提升改造项目现场,委员们看得认真,问得细致,实地查看透水砖铺装、地下调蓄池设置、生物滞留池设计、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建设情况,并观看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专题宣传片,听取海绵改造方案、雨水综合利用和有关建筑材料的耐用程度等情况介绍。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议,萍乡的新面貌、新变化引来委员们连声赞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初步显现的成效也给委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没想到萍乡的城市绿化这么美,没想到萍乡的街道这么干净,没想到萍乡的海绵城市建设这么红火,有‘面子’,更有‘里子’!”座谈时,严翔委员连用三个“没想到”来形容这次视察的感受。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萍乡人,张黎明委员表示,近几年萍乡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效果非常明显,一改过去老百姓怨声载道的“小雨积水大雨涝”现象。监测数据也证明了这一事实:自2016年9月以来,试点区内84处积水点未出现内涝预警,已消除或明显缓解49处。
当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目前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性实践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的困难或那样的问题。怎么破?委员们也纷纷提出对策建议。
朱来友常委认为,要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与相关部门工作结合起来,加大统筹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创新,在改进技术、加强管理等方面下苦功夫。
“项目建好了,后期的管理维护也要跟上!”侯乐峰委员从视察中经过的一处散发异味河塘说起,表示实现海绵城市可持续发展,后续的运用维护不容忽视。
参加视察的熊根泉常委提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试点过程中把经验和问题充分展示出来,提供有益借鉴。要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海绵产业,形成以海绵产业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要着眼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做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资金的统筹规划。
视察过程中,陈俊卿指出,海绵城市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一项的重大民心、民生工程,对萍乡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希望萍乡市以建设海绵城市为契机,努力在城区改造、提升、拓展上取得新突破,重点解决城区排水管网通畅、市区道路硬化、区域水体干净、城市环境绿化等一系列问题,从源头上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陈俊卿要求,在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中,萍乡市要科学调配工期,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每个项目高质高效有序推进;要本着“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原则,注重加强项目的建设和监理,严格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标准建设,把好事干好、实事干实,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要发挥带动作用,着力培育符合萍乡市产业布局的海绵城市相关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萍乡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