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里看扶贫 安远县推进精准扶贫的启示
8月17日,安远县长沙乡光明村烟农钟啟桂将最后一担烤烟送到收购站后,掰着手指一算,心里乐开了花:“今年又能赚5万多块!”通过种植烟叶,他由贫困户变成了小康人家。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安远认真落实“扶真贫、真扶贫”的要求,开展标本兼治,创新扶贫机制,实施生态引领,帮助一个个困难群众走上脱贫路。数据显示,2014年全县减少贫困人口17216人,减贫幅度达24.6%。今年上半年,该县帮扶近万人走上了致富路。
前不久,失业多年的欣山镇农民唐龙财经过培训后,在县内一电子企业找到了工作,年薪近3万元。
相隔不远的新龙乡新龙村,残疾人张修平在当地干部的帮扶下,发展珍珠鸡养殖,成为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我们不仅要为扶贫对象‘输血健身’,更要让他们学会‘造血强身’,从而实现源头治贫、彻底脱贫。”安远县扶贫办主任蓝长文说。
安远在兜底的保障扶贫基础上,实施就业扶贫,开展技能培训、购买公益岗位帮助就业;实施金融、产业扶贫,采取奖补、信贷等方式扶持发展油茶、烟叶等特色产业。
通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设立教育基金、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等教育扶贫方式,让贫困学子好上学、上好学。安远职业技术学校贫困生赖伟一毕业,就收到广东企业的聘用合同。他说:“感谢县里资助我完成学业,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技智扶技,点石成金,点燃了贫困群众的希望。今年1至7月,全县有3800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创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7%。
过去,扶贫只能靠政府部门和贫困群众自己。安远县创新扶贫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使扶贫开发更加精准有力。
三百山镇虎岗村农民龚春燕,逢人便夸驻村干部卢晓明:“要不是他的劝导,我哪能戒了赌。”更让龚春燕感动的是,在他的帮助下开起了便利店,全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为扶贫攻坚主力,安远创新开展“六帮六助”活动,将党员干部与15409户贫困户结对,帮扶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修建农村公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打通群众致富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实施法治扶贫提高法治意识、思维,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动了起来。凤山乡的企业商户组建起赣南首家乡级精准扶贫基金会,筹集善款41万元;新龙乡各村村民成立“爱心储蓄所”,为困难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目前,全县151个民间扶贫组织筹集扶贫资金达1500万元。
致富带头人更是不遗余力,纷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创业示范基地和农业基地,带领贫困群众闯市场奔富路。天心镇竹湖村成立“大竹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57户农户发展香猪养殖。浮槎乡河秋村致富能人廖声庭,带领25户贫困户种植红薯,将红薯干销往了全国各地。
扶持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如今,在安远,“先富带后富”的氛围日益浓厚,为该县精准扶贫形成强大合力。
安远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84.3%。
面对扶贫的压力,如果冒失上阵,盲目发展,肯定会造成环境的破坏、发展的倒退。安远决策者认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只有重视环保的“温饱”,才是可持续的“温饱”,从而实现脱贫致富。
在产业扶贫中,该县引导群众发展烟叶、油茶等特色生态农业和林下经济,推广绿色种养、生物杀虫、无公害生态栽培等生态农业技术。
如今,安远全县生态脐橙面积20多万亩,烟叶、油茶、花卉苗木面积分别达2.8万亩、9万亩、8万亩。
依托生态优势,安远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引导贫困群众利用当地人文、地理等资源,大力发展乡村农(林)家乐等休闲农业和生态观光旅游业。
车头镇龙头村生态环境优美。当地政府帮助村里建立自行车旅游项目,带动村民发展旅游致富。目前,村里发展有各类农家乐近10家,带动旅游从业人员210余人,村民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成为省3A级乡村旅游点。
“金”与“绿”结合,让群众有了增收致富的“聚宝盆”“摇钱树”,更养得处处林海绵绵、山清水秀。2014年,该县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