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抱团推进资源共享,市民可网购旅游联票互相“串门”
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将2小时互通
凌空俯瞰,湘、鄂、赣、皖山水相依;触摸历史,湘、鄂、赣、皖水乳交融。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个省会城市组成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势头旺盛。
2013年2月,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省会城市负责人在武汉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暨长沙、合肥、南昌、武汉战略合作协议(武汉共识)》,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提供了指导方略,犹如给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崛起添上“点睛之笔”。
打通10余条高速“断头路”、实现跨省投资不改字号、消费投诉一站式维权、推出城市群旅游优惠联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跨省结算……一年来,四省会城市开放融合、抱团发展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合力推进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大对接、交通大联网、市场大统一、创新大驱动、生态大保护、公共资源大共享、城镇化改革大试验,带动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我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和世界级城市群。四省会城市合作有了哪些成果?将有哪些动作?记者带您去看看。
区域合作 长江中游城市群进入国家战略
在过去的一年中,在四省会城市的共同努力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得到各方高度关注并已进入国家战略,国家发改委主导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在抓紧制定当中。据悉,今年6月,国家层面将出台总体规划草案。
四省会城市跳好“集体舞”,区域合作框架基本形成。四省会城市形成了以总体战略合作协议为指导,文化、工业、教育等11个分项协议为支撑的合作体系,建立了市际联席会议制度、重点领域对接制度、信息交流通报制度等工作机制,搭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论坛、长江中游城市群法治论坛等交流载体,整体推进、务求实效的四省会城市合作框架初步形成。
交通路网 打造两小时城际交通圈
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打造中,交通是湘、鄂、赣、皖合作“重头戏”。
交通运输方面,构建了四省会城市交通运输联席会议、交通规划、交通执法、公路信息交流四大合作机制,策划实施了武昌(南昌)客运专线、武长高速公路、南昌综合客运枢纽等重大交通项目,大幅提高城际铁路和航空班次密度。同时,组织40家物流企业组建了华中甩挂运输联盟。
四省会城市环状交通运输网络正在加快形成。武(汉)咸(宁)城际铁路已经开通。沪昆客专杭南长段正在建设,西线南昌至长沙段计划2014年国庆前夕开通,届时南昌到长沙仅需1个半小时;东线南昌至杭州段计划2014年年底开通,届时南昌到杭州2小时,到上海3小时。武九客专建设已经启动,2016年年底可建成通车,届时南昌到武汉1个小时。合九客专正在规划中,将打通南昌至合肥、南京的快捷通道。
南昌到武汉已经是全程高速,车程仅需3个小时;长浏高速2013年通车,南昌到长沙车程3个半小时。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提出以来,四省已相继打通10余条高速“断头路”。
“十二五”期间,长江中游四省之间还将建立起强大的交通网络,湘、鄂、赣、皖四省之间穿行只需2小时的城际交通圈,前往周边省市也不超过3小时。
旅游联动 游客可网购联票互相“串门”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既有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江南三大名楼,又有九华山、衡山、庐山、武当山等名山,还有长江三峡、鄱阳湖、洞庭湖、巢湖、湘江等秀美江湖,以及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等红色旅游资源,还有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四大书院。四个省会城市也各具特色,武汉有“大江大湖”,长沙是“山水洲城·快乐长沙”,合肥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南昌是“鄱湖明珠·中国水都”。
去年,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城召开了旅游发展合作会商会,成立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旅游合作组织”,大力促进区域旅游业联动发展,合作策划主题旅游活动和大型旅游推介会。
2013年中国旅游日当天,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城在武汉欢乐谷联手推出“美丽中三角,我的家乡我的城”,发布四城同游宣传片,进一步推进长江中游城市旅游一体化。同时,推出了四省会城市旅游优惠联票。四城市民在四城8大景区游览参观,可在网上购旅游优惠联票,出游轻松又实惠。
文化合力 周末跨省看展看剧
四省会城市文化交流活动好戏连台,给四省人民端出一道道文化大餐。
2013年10月首届湖北艺术节期间,湖南省湘剧《谭嗣同》、江西省情景歌舞《井冈山》前往湖北省演出,既是文化发展成果的交流,也是惠民之举。
在“2小时交通圈”的辐射效应下,四省会城市间的互动更加便捷,交通和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文化链、文化圈、文化带的繁荣。如今,不少人已经习惯了周末跨省看展看剧。
一年来,四省会城市政府及民间文化交流合作日益密切,联合举办了图书交易会、文物艺术品交流会、娱乐行业经营研讨会等大型文化主题活动,并签订了图书发行等行业性合作协议。
四省会城市共同繁荣文化演艺事业,组建了演艺联盟,合作开展《牡丹亭》、《红楼梦》等经典剧目跨城演出活动,联合打造了《南昌·琴岛之夜》等主题文化演出项目。
产业对接 建立会展联盟和餐饮联盟
四省会城市积极推动区域产业合作和产品市场开放。企业跨区域投资和联合发展越来越活跃,比如,南昌在武汉投资企业累计达260家,注册资本总额超过8亿元。武汉也有一批企业在南昌投资兴业。2013年,武汉企业在南昌投资额达到63亿元。
2013年,四省会城市共联合组织农产品、陶瓷制品、机电产品、工程机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专业性展销会20余次。同时,全面加强投资项目和政策信息交流,拟定了《2013年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商务工作重点及合作事项计划》,建立了会展联盟和餐饮联盟。
创新合作 实现四城专家库共享
四省会城市区域协同创新加快推进。一年来,建立健全科技合作长效机制,召开了四省会城市科技会议,组织推进了跨区域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合作项目。
同时,积极推动创新资源共享,探索建立了专家共享库,明确在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科技奖励评审中,优先在四省会城市共享专家库中遴选。联合设立了创新成果展示平台,共同利用“科技会”、“光博会”等科技品牌推广高新技术产品。
公共服务 建立教育教学联盟
四省会城市之间的社会事业合作全面加强。四省会城市着力推进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召开了四省会城市教育合作推进会,签订了教育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教育合作领导小组,协同实施了信息平台共建、教育课题共研、校企合作互联、教育教学联盟共建、干部教师互派等具体合作项目。
同时,大力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合作,推动四省会城市居民预约挂号和同级医疗机构结果互认。加强医疗信息互通共享,先后开展了七批次交流学习活动,内容涉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绩效考核、重大传染病防控、采供血质量管理等领域。
环境治理 建立生态环境联动机制
城市之间的环境治理合作有序展开。四省会城市建立了生态环境联动机制,共同推进区域“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同时,积极开展区域环境治理经验交流,重点就水环境生态修复、蓝藻应急处置、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等环境治理难点问题进行了协商合作,共同提升区域环境保护管理水平。此外,加强了四省会城市在城镇规划、土地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特派记者 吴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