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率先建成“三市” 强力实施“三倍”
昨日下午,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举行专题协商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胡衡华,市委副书记张迎龙,市政协主席范小新,市政协原主席谢树林,市领导张湘涛、程水泉、文树勋、赵文彬、李军、张迎春、陈献春、钟钢、何寄华、黎石秋、夏建平、曹立军、钟新莲、谢明德、王力力、龚振湘、段安娜、彭继球、唐志浩、石长松、袁志恒、刘明理、周秋光、龙建强、陈立湘,市政协秘书长彭志一等出席专题协商会。
专题协商会分“服务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倍增”“关注民生民利、促进社会和谐”和“建设秀美幸福长沙,实现城乡品质倍升”三个专题。来自不同行业的政协委员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为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加快现代化进程积极建诤言,献良策,气氛宽松热烈。
易炼红出席“服务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倍增”专题协商会,充分肯定了委员们提出的真知灼见,并要求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梳理,采纳到具体工作中去。在协商讨论中,易炼红与委员们一道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就是要瞄准转型创新这一目标,以敏锐的视觉、宽广的视野和前瞻的思维,在转型创新发展中抢占先机。反观长沙,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努力,经济总量已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七,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愈发感受到激烈的区域竞争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长沙仍然存在产业层次偏低等“短板”,经济发展的原有支点在削弱,而新的支点尚未形成;城市化的水平亟待提升,而“城市病”的困扰初见端倪;生态环境和城乡承载能力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资源环境和体制机制的制约已绷得很紧。不变不行的现实忧患告诉我们,拼资源、拼环境、拼消耗的老路已经行不通,不能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只有走转型创新发展之路,才能抓住历史机遇,分享更大的改革“红利”、创新“红利”。
易炼红强调,今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是“稳中求进、新中求进、好中求进”,主旋律是转型创新发展,其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倍增是重中之重。这既是长沙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总体原则,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一要靠改革推动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倍增。通过改革为长沙新一轮发展注入强大驱动力,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美丽家园”,推动有质量、有效益、惠民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两者兼得”。二要靠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倍增。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培育新业态,拓展新领域,打造新平台,激发新动力。三要靠人才引进推动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倍增。引天下人才,促长沙发展,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四要靠企业家推动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倍增。张开双臂“拥抱”更多企业领军人物,为他们在长沙创新创业提供更优的环境、更好的平台,确保英雄有用武之地。五要靠明智政府推动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倍增。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作用,着力打造诚信政府、务实政府、高效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胡衡华出席“关注民生民利、促进社会和谐”专题协商会,听取了12位委员的发言后说,委员们从关注民生民利各个方面的参政议政,选题准,调查研究扎实,情况了解透彻,建议针对性强,对于政府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很有帮助。他对12位委员提出的12个问题逐一梳理并进行了回应,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逐一研究。他说,改善民生始终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的各项工作归根结底还是改善全市市民的生活,提高大家的幸福指数。一是以加快发展来夯实民生基础。改善民生必须有经济基础作保证,要靠发展来解决民生问题。二是以人为核心来推进精准施策。要根据财力和实际有针对性实施,决不能搞一刀切。三是精细管理,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要精细服务,保障公平公正,实现效益最大化,把每一分钱都用好,让老百姓满意。(记者 舒薇 黎铁桥 王洁 彭玮蔚)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