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地震,农房为啥“零倒塌”
1月21日凌晨1时许,青海门源发生6.4级地震。经初步核查,截至当天12时,全县有600户农房出现不同程度裂缝,没有房屋倒塌;9人因地震避险时受伤,均获及时治疗,无人员死亡。24日上午,中国地震局发布了门源6.4级地震烈度图,极震区烈度为8度,其余大部分属于7度和6度。
门源海拔2388米至5254米,是典型的贫困县。全县共有3.2万多个农户、13万余农民,地震发生时,多数人已入睡。没有倒房,没有死亡,有关地震救援专家表示,相对其他同级别地震,本次门源地震中房屋损伤要小很多,由此也保护了群众安全。大震不倒房,背后是什么在支撑呢?
受损最重农房仅墙体倾斜
据门源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救援专家介绍,烈度为6度以上的地震都会造成破坏,首要的就是房屋倒塌导致人员伤亡。近年国内其它地区6.4级左右的地震,都曾出现房屋倒塌、人员死亡等损失。“近些年,门源农房经改造加固,抗震设防能力提高,为抗震减灾发挥了重要作用。”
皇城乡东滩村离震中很近,是震感最强的地方之一。24日,震后第三天,记者来到该村,许多老人在晒太阳,有说有笑。
东滩村村支书马占仓说:“全村共114户,地震中有49户房屋出现裂缝,两户比较严重,其中,村民丁梅家的农房是全县受损最重的,墙角开裂,墙体向外倾斜。这些都是自建房,地基浅,大多没有构造柱,抗震的安全性较低。”
一家两栋房震后不一样
东滩村村民张忠元家有两栋房,地震后,主房两间屋的墙面出现几处裂缝,最长的裂缝长度相当于两根筷子。紧邻的厢房屋却没有一处裂缝,同是一家,为何两样?
“主房是2010年自己盖的,当时缺钱,地基只挖了1米深,填了些石头,有底圈梁和砖柱,别的都是老式的。”张忠元说,“厢房是2013年6月盖的,政府补贴2万多元。按县里要求,地基挖到1.5米深,除了底圈梁,还有顶圈梁,四面墙有柱梁,都是钢筋混凝土,钢筋比大拇指还粗,房子当然结实。”
马占仓说,张忠元的厢房是用奖励性补助改造的项目房,必须按要求来盖,地基要挖到见硬底,底圈梁、顶圈梁、构造柱一样不能少。柱子从地基生根,混凝土浇筑。“厢房比主房高一截,就是地基处理得好。”
张忠元记得,盖厢房从挖地基开始,村里老支书曲永清隔三差五就来检查,一点儿也不马虎。
皇城乡共有489户,初步核查,192户房屋出现裂缝,其中15户受损相对严重,这些都是2000年前后农户自建房,抗震标准较低。项目房基本没有受损,仅西滩村张雨来家的房脊装饰瓦倒了大约2米。
新农村建设提升了建房标准
盖房子是农民一辈子的大事。门源县地震局负责人介绍,门源1986年发生过6.7级地震,2013年发生过5.1级地震。当地人深知其中厉害。“让老百姓住上安全的房子,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门源回族自治县县委书记董金明说,“除了引导农户自改,我们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帮助农户改建。平时多流汗,遇灾少流泪。”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占寿说:“门源地处祁连山区,地质构造复杂。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根据国家规定,我们加大农房安全性改造,要求达到‘设7防8’的抗震标准,即抗7级防8级地震。”
皇城乡乡长才仁洛加也介绍说:“我们这里过去发生过地震,以前对农户自建房,政府引导他们提高安全标准,加圈梁和构造柱。农房改造项目有规定的抗震设防标准,不达标就不兑现补贴。”
据介绍,2009年,根据青海省新农村建设的统一安排,门源启动农房改造,实行财政补贴。对无力自筹的五保户等每户补助3.7万元,对贫困户每户补助2.5万元。2010年,启动一般群众危房改造,每户给奖励性补贴1.7万元。2013年全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逐步改造加固农房。这些项目房有统一的安全标准,农户自建,政府监督,双方签订承诺书,达标后兑现补贴。截至目前,各级共投入16.9亿元,完成1.6万多户农房改造,约占全县农户一半。
门源县地震局局长杨玉霞说:“项目房建设一律把抗震设防标准纳入建设的基本程序,相当于法定要求。”
东滩村买成丽是贫困户,2009年,她家享受游牧民定居补贴盖起4间房,在这次地震中没有受损。“钢筋直径18毫米,我去村主任那里拖回的,有8根柱梁。”买成丽说,盖房期间,村干部、乡干部,还有县里聘的监理员,两三天来检查一次,看是不是合格。
2009年负责项目房建设监理的宋吉东记忆犹新:“最初,有的农户盖房地槽深度不够,有的向水泥里加土,以节约投入。这影响安全,我拒绝验收签字。2012年后,这类偷工减料基本没了。”
董金明说:“当时确有一些群众不理解,不愿改造房屋,干部挨骂挨打的都有。后来,老百姓看到改造后的房子又漂亮又结实,都抢着要项目。回头看,当时顶着压力推进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