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出大遗址保护的“景德镇模式”
引言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考古遗址公园虽然被冠以公园的名号,但公园只是保护和展示的载体形式。它承担起的责任,是向公众展示考古遗址的价值和内涵。
去年6月14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向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授牌。披上“国字号”战袍是一项至高荣誉,同时也是一道崭新命题——当“大遗址”成为“公园”,该如何处理好考古与公众游览、遗址保护与经营开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由于我市遗址公园建设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又不完善,如何协调考古与展示、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必然成为横亘在遗址公园管理者面前的一道两难命题。
遗址公园是新生事物,即使文物考古部门的人员也不是很熟悉。以笔者的理解,有效解决这道命题的答案,就是跳出“就保护而保护”的狭义理念,追求“文物保护、弘扬文化、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的新理念,结合地方特色、遗址特色进行遗址公园建设,突出其“重量级”的文化含量,才能闯出大遗址保护的“景德镇模式”来。
就笔者观察,从2002年开始,经十余年间的努力,景德镇御窑厂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已朝着这个模式迈出了铿锵有力步伐。
加强遗址保护和展示凸显陶瓷文化多重价值
遗址保护的根本目的首先要将其完好的保存下来传承后人。尽管,御窑厂遗址划定了约13.1万平方米保护区和5.1万平方米的核心区,但是遗址地下埋藏文物丰富,仍然还有多个遗址点未被正式发掘。为此,《御窑遗址保护规划》规定:无论是保护区还是核心区,都必须明确,考古遗址公园不是游乐园,任何建设项目都必须谨守不破坏遗址的原则,举办各类活动都必须坚持与遗址内涵和价值相协调的原则。同时,在持续考古发掘下,御窑厂仍有一批重大考古成果在世界反响巨大。
御窑遗址考古公园自开放以来,就秉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在对遗址实施积极保护的同时,努力实践文化遗产保护为公众服务、注重发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每逢节假日,御窑厂管理处就会精心准备了系列游览活动,让前来游玩的游客共享丰盛的陶瓷文化大餐。今后,可以通过适当开放考古工作的现场,组织考古“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参观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的现场,并经常在遗址内开展“模拟考古”等参与实验活动,实现考古发掘研究与公众认知的及时有效互动,凸显陶瓷文化含量和多重价值。
积极与城市发展相融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建设一个工业项目,可以服务一个城市几十年,而保护一处大遗址,可以让一个城市受益上百年、上千年”。近年来,我市始终以御窑厂遗址为核心的瓷文化保护与挖掘工作和城市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相融并进,如今的城市面貌重新迸发强大的活力,许多工业遗址和老城区成为海内外游客必游和“景漂”的创业之地。
目前,景德镇正在依托文化遗产,整合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创意包装和策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项目,打造生态旅游景区和陶瓷文化旅游集群,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张“名片”。相信不久的未来,千年古镇必将凤凰涅槃,重振世界雄风。
御窑厂这个璀璨的“明珠”,雄峙在珠山之巅、昌江之畔,它500余年的历史生命,不光是在给一代代人讲述古老的瓷业故事,同时也在演绎瓷都现代文明的新荣光。
(来源:景德镇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