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导演阿伦-雷乃去世 曾创作《广岛之恋》
2012年2月,阿伦·雷乃出席戛纳电影节。
阿伦·雷乃
1922-2014
南都讯 当地时间3月2日,法国电影大师、新浪潮的中坚人物阿伦·雷乃(A lain R esnais)去世,享年91岁。雷乃的代表作包括《广岛之恋》(H iroshim am on am our)、《去年在马里昂巴德》(Last Y ear at Marienbad)和《我的美国舅舅》(MyA m erican U ncle)等,曾获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在刚刚结束的柏林电影节上,雷乃执导的新片《纵情一曲》(A im er,B oire E t C hanter)获得了阿尔弗莱德奖。本片成为雷乃遗作,将于3月26日在法国上映。阿伦·雷乃去世的消息传出后,网友纷纷在微博围表示哀悼。影评人@Luc戴围脖写道:“惊闻阿伦·雷乃去世,5年前在戛纳见时,老人家还十分硬朗,他也走了,带走了一个时代的新浪潮。”知名编剧@鹦鹉史航评价他说:“阿伦·雷乃也走了。当初看《广岛之恋》,印象极深。‘我是广岛。’‘我是纳威尔。法国的纳威尔。’‘你在广岛什么也没有看见,没有看见。’‘我都看见了,一切都看见了。’当时有人评论说,这部电影让所有评论家都失去了勇气……这一对男女就是勇敢地流露了自己的软弱。谢谢阿伦·雷乃导演。安息。”
生平简介
新浪潮中坚分子
阿伦·雷乃1922年6月3日生于法国莫尔比昂省的省府瓦讷市,自幼酷爱文学和心理学。14岁时,迷上了电影,并制作了一部8m m短片,随后进入巴黎一所电影学院深造。毕业后,从事副导演多年。33岁时,他的纪录短片《夜与雾》,改变了纪录片的传统模式,纪录成为了一种心灵的延续。
真正让他声名大噪的是4年之后的《广岛之恋》和《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这两部反情节的影片最大限度地提供了电影语言的可能性,极具革命意义。重要流派—“左岸派”地位得到确立。雷乃则是理所当然的旗手。虽然他此后的作品良莠不齐,但他鲜明的电影立场还是让人过目难忘。阿伦·雷乃是法国新浪潮的中坚分子,但跟其他新浪潮影人不同的是,他没有《电影笔记》杂志的背景,他的特点是关注形式主义、现代主义以及社会和政治议题,经常以时间和记忆作为主题,从严肃文学中汲取营养,从哲学高度看问题;在叙事结构上采用神秘而新奇的手法,摄影华丽,剪辑重抒情性,作品常惹争议。
在“左岸派”最风光的那段岁月里,阿伦·雷乃与法国新小说派的两位巨子,玛格丽特·杜拉斯、罗伯特·格里叶,过从甚密。这两位后来也做了导演,成为左岸派的重要人物。他们和雷乃一样坚持,人的感觉和潜意识是电影最应表达的惟一事物。而所谓的感官刺激将破坏电影的本质,并阻碍电影的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雷乃改变了他的这一想法,他努力使影片变得可爱起来,并学习新锐导演,用后现代的手段完成一部作品。《人人都唱这支歌》便是一部赏心悦目的作品,人们的感情明确,并不乏喜剧因素。
不少人把雷乃的流变看作为背叛,而雷乃的说法是,只要电影存在,他自己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并不重要。(宗禾)
代表作简介
《广岛之恋》
H iroshim am on am our 1959
《广岛之恋》是西方电影史上从传统时期进入现代时期的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影片剧本由法国著名的新小说派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所写。而导演阿伦·雷乃本身也酷爱在电影与文学之间穿梭游荡,因此影片既有创作者的独特风格,又以严密的结构方式带有浓厚的文学气息。也正是因为如此,使他在叙事模式上的创新更加凸现。他把剧情片、纪录片、拍摄和剪辑、声音和画面的界限完全消解与打破了,他的电影使一种形式交错成为可能。
阿伦·雷乃在《广岛之恋》中充分体现了“左岸派”导演的偏好。试图将回忆、遗忘、想像等人的心智活动搬上银幕,并将记忆与历史事件相联系,比如影片中的女人爱上了敌占军士兵。“左岸派”导演认为,电影剪辑所能表现的东西远无止境,《广岛之恋》中对于剪辑处理的尝试则表现在镜头位置的颠倒,将闪回的先后顺序进行了倒置的安排。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Last Y ear at Marienbad1961
这部令人费解的影片在电影史上非常重要,它是一部风格大于剧情,形式大于内容,结构大于叙述的影片,更多的是体现了电影的元素。通过语言、场景和剪接的冲突以及长镜头的运用来表现电影,以传统的现实主义来叙事,以虚幻的形式主义来表达。雷乃在这部电影中狂热地沉浸在回忆与忘却的主题里,在一座拥有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城市里,戏剧演出正在进行,男人x与女人a相遇。男人告诉女人:一年前他们曾在这里相见,她曾许诺一年后在此重逢,并将与他一起出走。a起初不信,但是男人不停出现在她面前,并且不断描述他们曾经在一起的种种细节。于是,a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了,她开始相信,或许真的在去年发生过。《去年在马里昂巴德》重要的是叙述与回忆,在讲述中,形成了强烈的风格,一种对于回忆的迷恋,与往事相纠葛的现实,从无法置信到若有所悟,似乎是镜中之镜,叠现出日常中不见的自己。
《我的美国舅舅》
MyA m erican U ncle 1980
阿伦·雷乃重振旗鼓的作品,描写了三个中产阶级角色:庄园经理让、媒体主管勒内和女演员雅尼娜,分别生于20世纪20、30和40年代,如何应付迷宫般的各种压力。让、勒内和雅尼娜都雄心勃勃,希望有朝一日步步高升,雅尼娜是剧团的演员,她同让相遇并同居,是让的妻子使他们分开。勒内工作努力,事业心强,后事业失败企图自杀被雅尼娜救起。影片的第四个角色是一个行为科学家,他对于生物及感情引导的阐述似乎由另外三人得以体现。
影片如同一个谜语,让人思索人生的重大命题。影片以行为科学家关于社会学和生物学的理论为核心,这个理论就是说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在他们的脑中得到反映和依据。三个角色的故事其实都是这一理论的发挥。影片的画面跳跃感很强,在叙述三人故事的画面间经常插入科学家关于生物学的老鼠实验过程,使影片有浓厚的学术意味,一般观众会难以接受。
(责任编辑:胡曼) 原标题:他也走了,带走了一个时代的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