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税大红包不仅是消费者福利

30.04.2015  12:18

  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扩大降税商品范围、调整大众消费品税收政策、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境外旅客购物通关和退税便利化等工作做出部署。降税、调税、免税、退税四个大红包齐发,既让消费者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红利,也蕴含了补齐拉动内需的机制短板,优化国内消费环境的巨大机会。

  近年来,国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人口基数和收入增长,已让中国消费者成为从大众消费品到国际奢侈品的最大消费人群。但是,许多消费者宁愿把钱花到国外,也不愿意在国内消费。有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境外购物的年支出已超过1万亿元。境内挣钱境外花钱,似乎成为一种消费常态,而境外花钱还不断制造出现象级热点来。此前是去香港代购奶粉、化妆品,近来是去日本抢购马桶盖、电饭锅。实际上,许多国人境外抢购的商品,与国内制造水平并不存在显著差别,甚至就是在国内制造。舍近求远,不仅大大增加了国人的消费成本,也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逆差国。去年,旅游逆差已升至1000亿美元以上。

  引导国人在国内消费,同时引导国际游客在中国消费,已是当务之急。这不仅是因为国人在境外的消费潮,限制了拉动内需的空间,还因为受汇率市场变化的影响,财富外流的趋势有可能规模化。自美元走强以来,中国也出现了资本外流情况,而欧元、日元等对美元的贬值幅度远远超过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欧元、日元便宜,进一步推动了国人赴欧日等国投资和消费。在这种情况下,优化国内消费环境,与我们熟知的改善投资环境变得同等重要起来。

  优化国内消费环境,让消费者享受到红利是第一位。以进口商品为例,不同商品关税从10%到60%以上不等,同时还要缴纳17%的增值税,部分奢侈品还要从价征收10%至40%不等的消费税关税,综合税率高得惊人。降低相关税负,拉平国人境内外消费的税收差别,既是对消费者选择权的尊重,也有利于把钱留在境内消费,在境内循环。

  降税大红包中不仅是消费者福利,其实也蕴含了改革良机。比如,降税降到什么程度,对商品价格有什么影响,应该让消费者心中有数。而目前的价内含税机制可能会让消费者担心:是否会出现降税的同时植入其他收费项目,出现降税商品没降价的情形。因此,有必要将各类消费税从商品价格中分离出来。

  无疑,发出降税、免税等红包之后,国内相关企业会受到一定冲击。事实上国人之所以愿意境外消费,国内个别行业产品屡出丑闻难辞其咎。因此,降低海外商品在国内销售的门槛,实则也是形成倒逼机制,迫使国内相关企业在品牌上下工夫。可以说,只有建立起本土品牌的公信力,国人愿意在国内消费购买国货,强大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才能真正转化为拉动内需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