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科研团队识破病毒入侵的“帮凶”
天然免疫细胞通过一种诱导基因在细胞内识别入侵人体的RNA病毒,并诱导干扰素产生以清除病毒。但是,一种特殊的膜分子能抑制对RNA病毒的识别以及干扰素产生,从而成为RNA病毒逃逸机体天然免疫的帮凶
天然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但是狡猾的病毒却能逃脱这道防线的监控,侵入人体,造成急性感染,甚至导致慢性持续性感染。机体天然免疫系统如何清除病毒而病毒又是如何逃逸免疫清除作用的呢?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研究团队通过系统性研究抗病毒天然免疫识别与调控分子机制,发现了数种蛋白分子参与此过程并提出了病毒逃逸天然免疫监控的独特方式。这些系列性发现为研发抗病毒药物提供了新思路。相关论文发表在《细胞》《自然免疫学》等一流国际期刊上。
目前发现,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天然免疫细胞是机体能够感知与识别外源病原体入侵的重要“卫士”,天然免疫细胞能够通过RIG—I(维甲酸诱导基因—I)在细胞内识别入侵病毒RNA,并诱导I型干扰素产生,以清除病毒。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均属RNA病毒。“既然RNA病毒能够逃过天然免疫机制的虎视眈眈,我受阴生阳、阳生阴的中国传统太极思想的启发,猜测可能有另一种负向调控天然免疫的机制,抑制了能够清除病毒的干扰素的产生。”曹雪涛说。
由曹雪涛院士领衔的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成攻关团队,从多个角度验证了这一“猜想”。例如,团队筛选到RNA病毒感染巨噬细胞之后能够特异性诱导表达的一个膜分子——Siglec—G(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G),它能够在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中使用“障眼法”,反馈性地帮助病毒抑制其诱导的I型干扰素的产生,从而让RNA病毒入侵畅通无阻。
虽然属于基础研究范畴,但这一发现能够带来的应用前景被业内专家看好。“为了解免疫与疾病的关系、疫苗研发、临床疾病的免疫诊治与判断预后等应用转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曹雪涛说。
在长期的医学基础研究过程中,曹雪涛认为长期稳定的基金资助对于基础性科学研究十分关键:“我得到了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连续三届长达9年的资助。如果没有稳定支持,项目很可能半途而废。”
同时,曹雪涛认为,随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对目前国内研究团队的发展尤其有利。“比如对团队中年轻的科研工作者的资助,不仅有青年基金、优青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还有资助研究团队的创新基金,很多年轻学者因此得到了科研生涯中的第一桶金而奋进于科研大道上。”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