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遭学生举报造假 恩怨始于拒绝荒唐培养计划书(图)
中新网上海1月3日电 (记者 陈静)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王宇澄举报其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学术抄袭、科研成果剽窃、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此时引起社会舆论哗然。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3日下午就此时举行情况通报会。复旦大学方面向媒体出具《关于举报我校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院士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报告》以及王宇澄所拟并要求王正敏按手印的《我的爱徒王宇澄培养计划》。
通报会原本计划1点30分开始,举报人王宇澄也来到了现场,并悄悄坐在靠后的位子上。直到下午2点多,通报会迟迟没有召开。14点半,媒体记者被院方带上了一辆大巴,通气会改在医院附近的汾阳花园酒店内举行。
师徒恩怨:培养计划书荒唐遭拒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等亦到场向在场媒体讲述情况。言及与学生王宇澄的恩怨,王正敏表示,2008、2009年间,王宇澄用王正敏的口气拟了《我的爱徒王宇澄培养计划》,因觉得该培养计划太荒诞了,所以拒绝签字并按手印。从此两人产生矛盾。王正敏说,其实自己没有对做对不起王宇澄的事情。王宇澄为何如此很自己,他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
通报会上,复旦大学方面向媒体出示了一份《我的爱徒王宇澄培养计划》,在这份要求王正敏签字并按手印的“计划”中,王宇澄要求王正敏向其作出多项保证:包括“将王宇澄同志列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及上海市听觉医学临床中心重点人才培养计划:由现在的科秘书升任主任助理,考察半年以后升为耳鼻喉科副主任,并尽快成为上海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青年委员”;“经过2-3年将王宇澄培养成为学科带头人”;“参照院士终身制为王宇澄设立秘书终身制(领特别秘书津贴,行秘书长之职,总负责一切管理、协调、调度、安排院士对外联络、会诊、访问、临床及学术活动安排及饮食起居,配办公室钥匙”等多项内容。
为国产人工耳蜗梦努力不存在克隆
王正敏对媒体表示,耳聋病人只有植入人工耳蜗才能恢复听觉,1985年澳大利亚首先向世界宣布发明数字人工耳蜗。他说,那时他参加了澳大利亚的会议,当时就有一个梦想,希望中国有国产人工耳蜗。从此王正敏开始为梦想努力。
王正敏说,对当时中国的科技术平而言,制造人工耳蜗难度相当大。1996年,澳大利亚的人工耳蜗公司赠送给王正敏两个人工耳蜗,王正敏和一位澳大利亚医生把这两个人工耳蜗分别植入来自武汉的两兄妹耳内。
据王正敏介绍,此后,医院和澳大利亚方面开始合作举办人工耳蜗学习班。期间,王正敏获得了一个作为教学用具的人工耳蜗。可是,打开以后,这个人工耳蜗里的所有数据都消失了。王正敏指出,所以不存在克隆人工耳蜗,直到2004年,王正敏才在实验室里做出第一个数字人工耳蜗成品。
未获得公司股份高龄未参与项目申请
此后,当时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高解春找到了海南医药集团专门从事人工耳蜗的研发。做成以后又申报国家SFDA做临床验证,通过后,企业拿到了合格证书,中国人工耳蜗正式上市。
王正敏表示,作为职务发明人之一,人工耳蜗的知识产权归属医院,后,医院把知识产权转让给力声特公司,医院专家则在临床验证方面继续协助。他强调,自己按照规定,从未取得过力声特公司的股份、股权。
关于获国家巨额经费一说,王正敏说,自己年龄大了,近80岁了,前一两年申请优化人工耳蜗项目时已超龄了,不可以做大项目的负责人。因此,申请项目一事他没有参与。
复旦学术规范委员会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论,王正敏提供的医学博士学位证书,最终获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定,故举报人质疑王伪造学历的问题是不存在的。
调查结论指出,王正敏为合作者之一所发表的几篇中文论文中,有些论文内容高度重复,另有几篇论文中曾使用相同的内容或图表,属于重复发表,但王正敏本人均称其是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列为论文的合作者。王正敏在事后申报科学院院士过程中,又将上述某些论文列入申报材料之中而未对其作任何说明,这种做法在学术态度上也不是实事求是的。
关于书籍中的引用问题,结论指出,按国际上公认的学术规范和版权原则,在作品中采用他人著作的原图,应取得原作者书面同意书以及原出版社的书面许可,并在相应的图注和参考文献中说明其出处。但王正敏编著的《耳显微外科》、王正敏主编的《颅底外科学》和王正敏著的《王正敏显微外科学》三本著作中,在未取得国外著作版权的同意下,对其原著图片采取重新描画的做法,使用了大量插图,且未注明出处,这种做法尽管不属于学术剽窃,但是不符合国际公认的学术规范。至于举报信中所提及的“文字抄袭”,因其内容为解剖学描述,不属于抄袭。
对相关调查结果和建议,王正敏表示,对总结果没有什么意见。关于学术报告规范问题,王正敏表示,自己引用老师的手术图解,没有在写上老师的名字,但是书里有13处地方都注明了老师的名字。他说,老师看到书里面有他的名字非常高兴,并为书作序,并给予很高评价。王正敏解释,在2004年以前的出版的很多医学书中个,图旁没有注的情况很普遍。
王正敏眼中的学生王宇澄
据悉,王正敏曾培养了40多个研究生以及博士后,他们都在各自工作岗位成为骨干。王宇澄这个学生则非常出乎王正敏的意料。王正敏说,王宇澄来自南京鼓楼医院,并曾在那里做了7年住院医生。2004年研究生毕业后,王宇澄没有通过医院评审,是王正敏向医院坚持留下了王宇澄。
王正敏说,王宇澄评副高职称时,王正敏非但没有反对,还帮他,推荐他,介绍他。这位院士说,其他医生觉得自己对王宇澄照顾有加:亲自带王宇澄做高难度手术。作为高级专家直接带等级较低的医生,是很少有的。
王正敏还把王宇澄介绍到自己的老师那里进修,王正敏申请科研项目,也挂了王宇澄的名,科研奖励、津贴、项目劳务费,王宇澄都有份。
对媒体相关提问,王正敏说,王宇澄的业务很一般,并不是最好。复旦大学方面表示,王宇澄在2年时间只看了146例门诊,这只相当于该院一名普通医生2天的工作量。
不过王正敏也表示,王宇澄确实曾帮他做过些工作:帮忙整理材料。他说,在申报院士的时候,王宇澄也通过其在科学院工作的亲戚联系跟两、三个院士见面,请他们做自己的推荐人。王正敏说,其中两位都同意了,其中一个本来就愿意给自己做推荐人;另一位虽然事先不认识,但他知道自己的情况,很愿意推荐人。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