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飞:文化长廊缘何被质疑面子工程

28.02.2015  11:38

  近日,有网友在中国江西网《问政江西》栏目发帖爆料称,年前九江市有关部门斥巨资600万元在市图书馆大门口建设了一条文化长廊,网友质疑这是劳民伤财的“文化面子工程”。(2月27日人民网)

  近年来,频频爆出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一直被群众所诟病。有关于文化长廊的负面新闻也并不少见,之前就有云南某地“2.7亿建成3亿拆”的“短命”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而这一次虽然相比之前拆建近6亿的资金少了许多,但耗费600万元的在市图书馆大门口建设了一条文化长廊自然而然的让公众脑补出了“文化面子工程”的冠名。

  可九江市图书馆方面给出的回应却是,这条文化长廊是由热衷公益文化事业的企业资助兴建,并非政府行为,实际上耗资50多万。如此说来,这条注重九江本土文化的传播、向市民播放寻庐讲坛、寻庐大舞台的视频的文化长廊未必如网友所想,是巨资下的“文化面子工程”。那么问题来了,为何类似的工程总会引起网友的质疑呢?

  正如当地网友所期望的,他们眼中能看到的市貌体现在每一个实在的细节,比如火车站广场的干净整洁、马路路面的宽阔平整,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文化长廊。而这样的一个长廊恰巧建在市图书馆的大门口,自然也就会被认为是政府的行为,而文化长廊中所宣传的那些“寻庐文化”可能并不对百姓的“口味”,因此也便导致了劳民伤财的“文化面子工程”的猜测和质疑。

  其实这条文化长廊建设的本意旨在增加文献的二次传播,让更多文化资源能够借助传播载体的创新使更多市民分享,同时也是打造九江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品位的文化工程。百姓的质疑可以理解,但当地更要及时反思,如何才能建造出合乎百姓民心的文化工程,如何才能用更加“接地气”的方式来进行文化的宣传。

  要知道,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内涵。文化的力量熔铸在城市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工程不仅仅限于斥资不菲的长廊和新兴的多媒体传播方式,也绝非对地方文化的被动承受,而是在于以阅读为主导的传统传播方式下城市市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