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钱整用”,整出涉农资金聚合效应

08.12.2015  02:57

  “买菜的钱不能用来买米”——以往,财政涉农专项资金在使用上泾渭分明,往往造成一边项目资金紧缺,一边资金却在“睡大觉”的现象。资金撒胡椒面式的分配方式,又容易造成哪里都有钱、哪里又都不够用的尴尬局面。

  近年来,我省一些县(市、区)陆续创新机制,尝试开展涉农资金的整合使用。2014年,我省选择于都、吉水两地率先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试点,2015年试点扩展到赣州、吉安、抚州三个设区市的所有县(市、区)。

   整出合力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相关涉农资金共有多少项?答案是9项,分属6个不同部门。

  “涉农资金投入主体多,资金分散。”11月23日,仅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一项,抚州市财政局副局长夏小青一口气就给记者列出了水利、农发、农业、国土、烟草、发改委6个部门。“全市大概一年有5亿元财政资金投入这个项目,看似数量不小,但6个部门的资金分别有6种不同用途,楚河汉界逾越不得,钱一分散不仅使用效率低,还容易造成重复建设。整合后,6家资金集中使用,按目前平均每亩不低于1500元的投入量计算,一年就可以建设25万至30万亩高标准农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涉农资金整合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切块”,把专项资金按因素分配,“切块”到县,省市两级不再安排具体项目。“五个指头收起来,攥紧了拳头,资金整合整出了合力。

  目前财政涉农资金70%来自中央和省级,地方只占30%。“试点中,除粮食、农资等直补资金和救灾资金外,将中央、省、设区市、县(市、区)四级财政安排的‘农林水事务支出’专项以及农村土地整理等与农业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专项资金纳入整合范围,由试点县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管理相似的资金,根据任务需求,统筹安排使用。”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说,“涉农资金的零钱整用,使得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作用增大,形成了聚合效应。

   整出动力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南城县鑫港渔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这个面积6000平方米、饲养了5万羽蛋鸡的养殖场内空气清新,地面整洁干净。公司负责人徐小兵告诉记者:“这里的鸡舍都是恒温的,投放饲料、鸡粪清除等都实现了自动化。闻不到异味是因为鸡舍装有特制的通风设备。

  “整合后,1元钱的财政涉农资金投入,能带动8元钱的社会资本,这些资本的进入使得南城蛋鸡产业短短几年实现从无到有,并发展成拥有蛋鸡500万羽、产值10亿元的产业。”南城县财政局副局长叶文旺说,其中徐小兵的企业就获得财政奖补资金78万元,他用这78万元添置了不少环保设备。

  涉农资金整合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放权”。赋予试点县(市、区)项目资金管理权限,把项目从立项到审批权下放到县(市、区)一级,把验收权放在设区市一级。

  “权力一放天地宽。”吉水县副县长蒋兴灿说,“以前县里推进项目要用钱,需要跑许多不同上级单位去拿批文。现在,县一级有更大的自主权,涉农资金整合为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推进项目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吉水县在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开展后,财政涉农资金的投入带动了社会资金投资农业的积极性。仅在吉水醪桥都陂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中,财政涉农投入就带动经营业主投资600多万元,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整出魅力

  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齐全的健身器材,房前屋后都栽种着井冈蜜柚,吉水县八都镇中村移民新村225栋庐陵风格的安置房令人眼前一亮。

  “县里把涉农资金整合起来,用到移民新村的三通一平和农业生产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为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打下了基础。”中村村支书朱秋根告诉记者。

  涉农资金整合的第三个关键词是“组合”。试点县把土坯房改造与扶贫移民、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帮扶相结合,通过打项目“组合拳”,让试点地区许多农村改变了面貌、发展了生产、改善了环境。

  “搬出来才能脱贫致富。”于都县罗坳镇大桥村50周岁的农民陈星宇说起县里的移民扶贫政策赞不绝口,“土坯房改造补助1.5万元、移民搬迁1.6万元、过渡费0.36万元,加上统一的低息贷款等,我只花了不到别人一半的钱就在县城买了房,安了家。

  仅在于都,通过涉农资金整合与扶贫移民的紧密组合,目前就有4400余户计2万余深山移民告别大山喜迁新居,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在赣州、在吉安、在抚州,涉农资金整合与扶贫移民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结合,让许多像陈星宇一样的农民摆脱了贫困,让更多像八都镇中村这样的村庄展现出美丽乡村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