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鹞:人体艺术岂能沦为色情的“替身”?
查“艺术”关键词被推荐九个是“人体艺术”——网络“黄风”滚滚卷土重来。尽管经历多次严厉打击,但网络色情信息仍“禁而未绝”,大有沉渣泛起、死灰复燃之势。(1月25日新华网)
笔者曾经也有用百度搜索“艺术”关键词,并被其主动推荐出N个“人体艺术”相关搜索的经历,而这些所谓的“人体艺术”,其实都是一些若隐若现、俗不可耐的不雅图片。再仔细观察国内众多知名网站的边边角角,或多或少的总会有一些表面上打着人体艺术的“幌子”,而实际上却是衣着暴露、内容低俗的帖子。这些帖子的内容虽不完全算是色情,但是已处在色情的边缘,而且就其所造成的影响,从严归纳为色情信息也不为过。
网站为何要“绑架”艺术为色情做“替身”?究其根源,全是因为“利”字在作祟。广告、电子商务、服务功能收费,是目前网站盈利的主要方式,但是,这些方式都必须建立在网站的高流量之上,流量的高低又与网民的点击率密不可分。而高点击率又是靠吸引网民的“眼球”来实现,互联网时代注重的就是“眼球”经济,谁成功抓住了网民的“眼球”,谁的点击率就高、知名度就广、获得的利益就大。
因此,为了能在国内多如牛毛的网站中脱颖而出,赢得利益最大化,他们才会不遗余力,甚至无节操、无下限的在如何吸引网民“眼球”上,狠下功夫。而且,为了保持这种畸形的点击率,网站还会及时的将这些低俗文章、图片推陈出新,已防止被其他网站迎头赶上。同时,为了躲避监管,掩人耳目的手段也是必要的,而人体艺术因为其特殊性,就成了色情的最好“替身”。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造成当前众多网站“争相触黄”的局面,但是,责任却不能全部归咎于网站,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如果没有我们其中的一些人热衷于浏览此类信息,网站怎么可能会投其所好?因此,网民、网站都难辞其咎。
目前的色情、低俗信息已经泛滥到无孔不入的地步,并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据浙江团委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2384名青少年中,有59%偶尔或经常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其中,14——17周岁被调查者有52.4%偶尔或经常浏览色情、暴力信息。”(1月25日新华网)受此这些信息影响,使得早恋、一夜情在青少年群体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还有一些人,甚至已经走向了犯罪的深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可是对于已泥足深陷于色情、暴力信息“漩涡”中的青少年,何谈未来与希望?
因此,净化网络环境,抑制网络“黄风”蔓延,已刻不容缓。首先,作为网民,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自觉抵制和远离色情、低俗不良信息,并加强监督,及时举报不良信息;其次,作为网站切不可挟艺术之名,行低俗之实,这是原则,也是底限;最后,加强网络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决不能对色情、低俗信息姑息养奸。只有网民、网站、监管三位一体,形成合力,网络“黄风”才会消散于无形。(文/雷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