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喘口气”的不只是故宫
故宫闭馆,黄山轮休,这种劳逸结合、休养生息的理念值得推广借鉴,这样才能给每个景区“喘口气”的机会。
从2014年起,除法定节假日和暑期外,故宫将正式实行周一全天闭馆。1月6日,故宫进行首次全天闭馆。
故宫不仅仅是故宫博物院,更是世界知名的旅游景点。很多海内外游客来到北京,长城和故宫是必去的景点。2012年,故宫接待游客1534万人次,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每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的博物馆。365天“连轴转”,日均4万多人,已经严重影响到这一历史建筑的保护。除了路面、台阶的磨损,人的活动令建筑内温湿度变化,对彩绘、雕塑产生一定的破坏,游客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也对局部装饰产生了影响。此前英国出版的《500个在消失前应该到访的地方》一书中,更是将北京故宫列为全球面临破坏甚至濒危的旅游目的地。
事实上,需要“喘口气”的不只是故宫。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表示,我国已经有很多文物遗址,都出现“旅客数量”超过“文物建筑承载量”的问题,长期超载势必对这些遗址造成危害。同时,一些著名旅游景区人满为患,也严重影响了生态人文环境。为此,黄山早在1987年就率先推出景点轮休制度,对重要景点轮流实行三到五年的封闭保护,使植被得以恢复,生态得以改善。
诚然,我们有欣赏文物建筑的权利,但没有资格让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毁于一旦。同样,我们可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但如果因为我们的喜爱反而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也是每个人都不愿看到的。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看更美的风景。故宫闭馆,黄山轮休,这种劳逸结合、休养生息的理念值得推广借鉴,给每个景区“喘口气”的机会。
眼下,许多景区之所以持续超负荷运转,恐怕更多还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对此,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要高瞻远瞩,统筹考虑,不能只顾一时的收入,而忽视了传承历史、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国家也可以出台相应规定,将人文生态景区的“休息权”作为一种制度落实下来,在让古建筑、花草树木得到休息的同时,也可以修缮设备,完善设施,给广大游客提供更优质安全的服务。至于一些地方担心的“让游客白跑一趟”,只要提前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广大游客也能够予以充分理解,调整自己的行程,支持有关部门的工作。
当然,平衡景区开发和保护的关系,不能止于闭馆和轮休。应该看到,对于建筑和生态破坏最严重的,还是旅游旺季尤其是黄金周时期的超负荷接待。如果这一现象不加以扭转,即使给了景区“喘口气”的机会,也难以从根本上走出涸泽而渔的困局。国外对于景观遗产的保护,除了定期闭门谢客外,平时也很注重限流的重要性。法国卢浮宫、美国大峡谷,都采取限量发售门票来控制参观人数。我国去年10月1日实施的旅游法,也明确提出“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订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在这方面各地必须落到实处,避免景区超负荷运作。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