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50年霾日增加20余倍 机动车尾气排放成最大元凶
上世纪60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灰霾天气仅为7天;2000年之后,浙江灰霾天数急剧上升,最严重的年份已接近200天。
浙江首个雾霾天气科研重大科技专项――《浙江省城市区域灰霾天气防控研究》日前正式完成为期两年的观测和数据分析,即将结题。调查显示,50年间,浙江的灰霾天气数量递增了20余倍,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排污是导致环境恶化的最主要原因。
这个重大专项负责人、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金均介绍,课题组对近50年浙江及各地市气象局和环保局的统计数据进行了调取和分析。数据显示,上世纪六十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全省全年霾日仅为7天,空气质量优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化程度的加快,截至2000年前,湖州、杭州、舟山、金华、温州、衢州等地区灰霾天气总数达到了40天以上。“进入2000年后,灰霾天数呈现出一个爆发式的增长。”金均说,重点城市的全年平均雾霾天数已接近150天,部分年份部分城市雾霾天气已接近200天,是改革开放前的近30倍。
从城市范围看,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导致主城区空气中灰霾大量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截至今年6月,浙江全省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338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从2000年的68万辆增长到839.2万辆,13年间增长了12倍多。调查显示,柴油车是导致雾霾天气的核心因素――细微颗粒物的排放“重犯”,使用汽油的车辆虽然排放的是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但遇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的产生。金均说,道路通行不畅,会导致污染物排放数量极具增加,尤其是怠速状态下,尾气排放量更是正常行驶状态的4到5倍。
专家表示,城市餐饮、楼堂馆所的油烟排放,也是导致主城区细微颗粒物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它们平时不像烟囱那样看得见摸得着,但大多通过建筑的通风管道从高楼的顶部进行隐形排放,危害不容小觑。”金均说。
此外,城市周边的工业污染源也为灰霾天气的出现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数据分析显示,分散在全省各地的小锅炉、窑炉消耗了全省33%的煤炭,排放了全省71%的烟尘、54%的二氧化硫和32%的氮氧化物。
“快速工业化和私家车时代的到来,使浙江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里,出现了西方发达国家发展50年乃至100年时间才会出现的严重空气污染问题。”金均表示,“全社会已经到了不得不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专家呼吁,要有效控制和治理雾霾天气,除了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减少工业排放外,城市应进一步加快公共交通的建设步伐,倡导绿色出行。与此同时,城市管理者应进一步提升道路管理能力,改善道路行驶条件,增加道路通行率。专家还呼吁进一步提高油品品质,降低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率,同时,在必要时采取车辆限号、限购等政策。(记者张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