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青蒿素 七叶皂苷钠天然植物药原研纪实

31.12.2015  22:16

    新华网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 凌纪伟)“青蒿素,是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在美丽的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讲述的“青蒿素的故事”博得雷鸣般掌声。

    上世纪70年代,从黄花蒿里提取青蒿素,堪称中药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成果。80年代,一种名为七叶皂苷钠的原研药物,成为继青蒿素后,又一种天然植物药的重大创新成果,在我国制药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峨的里程碑。

    “它与银杏叶一起,堪称天然植物药的经典,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公认为安全、有效、源自自然精于科技的绿色药物,它开创了一个时代,改变了我们对于药品的认知……”对七叶皂苷钠的价值,国际制药企业联合会前主席Krebs的这段溢美之言至今回声嘹亮!

     缘起:让国人用上自己的药

    七叶皂苷钠,“中国植物药第一针”,它的诞生,离不开一位老药学家默默无闻的付出。

    李信炯,如今已是一位耄耋老人。回首1957年,刚从上海医药学院药学专业毕业的他,正值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怀揣着中医药造福万千大众的梦想,李信炯来到武汉市药学研究所工作。未曾想,对中药事业的这份情怀,竟吸引他在这片热土上毕生耕耘。

    70年代末,改革开放带来了科学的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李信炯从杂志上获知,德国人从欧马栗的种子中提取出七叶皂苷,并制成多种制剂。这条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勾起了李信炯的浓厚兴趣。

    “我立即联系自己大学时期的老师,希望得到进一步的资料。”李信炯回忆说。天助有心人,老师果真帮他找到了更详细的材料,并辗转交到了李信炯的手上。精通多国语言的李信炯,从老师搜集的俄文资料中,渐渐找到了研发中国人自己的七叶皂苷钠的曙光。

    春寒犹料峭,百废待兴时。改革开放肇始,对药品的渴求可想而知。一番调研后,李信炯从当地医院医生口中得知,他们也了解到国外有这种药,疗效也非常好,但是国内却没有相似药品,进口价格昂贵,导致病人用不上、用不起这种药。

    医生的这番话刺痛了李信炯,也坚定了他做原研药的决心。他反问自己,中国地大物博,药用植物资源如此丰富,难道就不能开发出这种药物吗?

    说干就干,干就干成。李信炯带着这股魄力和干劲,随即向当地卫生局提出开展七叶皂苷钠课题研究。让他颇感意外的是,卫生系统的领导非常支持这个项目。资金虽然有限,但当时的湖北省科委和武汉市科委,硬是各自筹措了2万元的项目经费,以示对李信炯课题项目的支持。

    纵使一穷二白,也要衔来万紫千红。没有专业人才,没有像样的科研仪器,李信炯带着几个年轻学生,带着 4万块钱的启动资金,踏上了中国七叶皂苷钠的原研之路。

     开发:拼五载春秋,铸就辉煌“药人梦

    怀揣拳拳报国心,一切却要从零开始。“当时科研条件非常差,我们几乎就是从瓶瓶罐罐开始搞起来的。”李信炯苦笑着说。

    德国人从欧马栗的种子中提取七叶皂苷,李信炯则是从与欧马栗同科同属不同种的中药材娑罗子中提取这种成分。

    《本草纲目》记载,娑罗子煎水,可治胃脘疼痛。娑罗树被称作“不老的神奇之树”,其主要分布于湖北神农架地区海拔800--1500米山林中。娑罗树寿命非常长,生长千年照样开花结果,它的果实颇像板栗,可用来提取七叶皂苷成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一种原研药物的研发背后,都有无数艰辛感人的故事。

    李丹平,现任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党委书记。1982年,不到20岁的他即将大学毕业,按照学校分配,他的毕业实习就是在李信炯的项目团队完成的。当时,他的主要工作是把娑罗子粉碎、浓缩、提取,进行相关成分鉴定。

    在李丹平的印象中,团队成员非常投入,也非常辛苦,大家经常几天几夜不回家,专心做提取,不离开实验室。李丹平感慨地告诉记者,“那时的工作效率真的非常高”。

    “抢时间”——这是李丹平短短半年实习期留下的最深印象。有一次,李丹平因业务不熟,错把好不容易才分离出的娑罗子化合物中的沉淀物倒掉了,只保留了液体部分,结果被李信炯毫无留情地批评了一顿。“李教授非常生气,说我们现在要的就是时间。”李丹平回忆说,当时大家争分夺秒,为的就是早一日得到有效药物成分。

    如今供职于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局药检所的段木盛也是项目成员之一。那时,他主要从事提取和制剂工作,他完整的参与了原研开发工作,并亲自到上海华山医院做临床试验并形成学术文章。

    “我们团队的强项是做植物药化、合成,搞这项研究有我们的优势。”段木盛说。

    在段木盛的记忆中,那一代人几乎不带一丝功利之心,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从早6点一直干到晚9点,中间基本上不休息,也不觉得苦,“那个时候,大家对金钱无所谓,看中的是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为做好临床观察彻夜守候在病房,”从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岗位退下来的李家华,也是项目组的成员之一,负责临床工作。侃侃而谈当初的辛劳,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能带来如此的价值,他的脸上洋溢着喜悦。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这样,经过长达5年苦心孤诣的研制,终于在1984的秋天,由李信炯牵头的“娑罗子皂甙提取制剂工艺及外科临床应用”课题通过湖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技术鉴定。

    每每提到这个令人激动的时刻,李信炯总把荣誉归于大家,把艰辛埋在心底。他常说,“靠科委和卫生局领导的支持,靠兄弟单位的协作,才让这个研究成果那么快就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