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退摩”静悄悄 樟树:啃下城市管理“硬骨头”
每天早上7点半,聂茂祥就来到药都北大道,边巡走边捡拾路面垃圾。他现在的身份不再是客运三轮车(以下简称三轮车)司机,而是市容协管员。“一天上8小时班,每月赚1200元。尽管不能开三轮车了,但有了一个稳定的工作。”聂茂祥说。
如今,和聂茂祥一样,樟树市1037名车主在取缔三轮车后都得到了不同形式的安置。这些开了十几年三轮车的师傅们各就其职,各谋其业,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城市交通面貌也焕然一新。
城市管理的“硬骨头”必须啃
樟树城区三轮车载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用于客运的三轮车一直维持在千辆以上。到2009年,这些三轮车都超过了报废年限,安全隐患极大。由于用三轮车载客属于非法营运,而且不少车主无视交通法规,导致事故频发。据统计,该市每年因三轮车导致的事故占一般交通事故的30%以上,平均年损失200多万元。
樟树城管大队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监管难,收费极不规范,三轮车车主多次因客源、价格、事故等,与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发生争议。“近几年,樟树市民通过不同渠道,向市委、市政府表达了取缔三轮车的强烈愿望,尤其在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建议、提案等方式,多次发出取缔三轮车的呼声。”樟树市委办副主任刘峰说。
这块“硬骨头”要不要啃?啃不好,会直接产生三个后果:一是三轮车客运涉及1000多户家庭,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二是所涉群体大部分靠三轮车养家,处理不好使群众生活受影响,将引发社会问题;三是社会关注面广,如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市委、市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
民心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只要群众有呼声,党委和政府就要敢作为、善作为!经过深思熟虑,樟树市决定:这块“硬骨头”必须啃!
客运三轮车以安置换取缔
取缔上千辆三轮车,樟树市不走寻常路。
记者从聂茂祥身上看出了“门道”。市政府以5610元的补偿回收了老聂开了12年的旧车,并参照低保标准又给了他6240元的奖励,之后安排他在公益性岗位就业,还为他的老伴办了低保。“政府这样关心我们,哪能不服从大局呢!”聂茂祥说。
去年3月,樟树市在开展取缔工作之初,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明确规定:由市财政出资,以5610元的价格收购旧车,在规定日期之前办理收购手续的给予车主6240元奖励,车主还可以将车款、奖励以股金的形式入股市公交公司5年,每年不少于股金10%的分红。
三轮车收购上去报废了,三轮车车主的未来怎么办?
樟树市科学做好三轮车车主的安置工作。一是进企业就业。三轮车取缔后第一天,市里举办了3场三轮车车主专场招聘会,100多家企业提供了近3000个就业岗位,当天就有400多名三轮车车主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二是上公益性岗位。对年龄较大或因身体原因不能进企业的,市政府通过购买环卫、市容协管、交通协管等公益性岗位安排他们就业,目前有120多名三轮车车主上岗;三是扶持自主创业。对选择自主创业的车主提供免费创业培训,还帮助他们获取优惠贷款政策,每人可获两年期的10万元免息贷款。此外,符合低保条件的三轮车车主可享受低保。
“有303名车主主动报废了三轮车。”樟树城管大队的邹克华说,其他734名车主也很快签订了收购协议。
正是一系列人性化的政策,才产生了这样的“正效应”。
后续关爱三年“不断线”
记者见到杏佛社区原三轮车车主罗曙光时,他正在一住宅小区值勤。“我现在是一名保安,能有这份工作还得感谢工作组的干部。”罗曙光说,收购三轮车后,市委、市政府对他的关注并没有中断。
“市委、市政府没有甩包袱,而是组织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与原三轮车车主‘一对一’、‘一对二’结对帮扶,至少要三年,每逢节假日要走访慰问,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程永康告诉记者,原三轮车车主还可以在子女就学、申请廉租房等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和照顾。
采访中,樟树的干部群众都对市里取缔三轮车的工作竖起大拇指,高兴地说:“积累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掉了。”正是勇于担当、敢作敢为、灵活操作,才让樟树市取缔三轮车这项工作取得理想效果。
现在的樟树城区,沥青路面上交通秩序井然,现代城市的味道扑面而来。市民谢海燕感慨地说:“再也不用担心三轮车噪音污染、乱停乱放、抢道穿行、随意调头了,我们出行感觉安全多了,城市也好看多了。”
据介绍,该市今年新成立了一家出租车公司,增加了小车60辆,城区的出租车总共达到了180辆。此外,新成立了城市公交公司,新增了60辆城市公交,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记者手记: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随着经济社会尤其是城镇化发展,城市管理中的利益博弈、矛盾纠纷更加突出。城市应该怎么管?城市各个群体的利益如何平衡保障?樟树市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面对市民取缔客运三轮车的呼声日益高涨,樟树市委、市政府敢担当、敢作为、善作为,充分考虑三轮车车主的生活尊严,采取收购奖励、分流安置为主要形式的做法,很好地完成了三轮车的取缔工作,实现了车主、市民和政府的“三满意”,这是以人为本的一次生动实践。樟树市的经验告诉我们:让城市中各方利益诉求在法治框架内、在温情操作中得到保障,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城管理念,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城市管理!(来源:江西日报 记者 胡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