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出海” 婺源生辉
“在这样的青山绿水中,住在几百年的古宅里,感受着当地非遗的精彩,乡愁在这里得到安放,心灵在这里得到陶冶。”8月22日,记者在婺源熹园遇到一对来自上海的夫妻,他们在婺源游玩了几天,对婺源的美颇有感触。
抬阁表演
徽剧表演
婺源的美不仅在于优越的生态环境,更在于深厚的文化积淀。当这些文化中的精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完美结合起来,婺源这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今年1至7月,全县共接待游客1274.1万人次,门票收入3.1亿元,综合收入6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87%、14.23%、15.91%,其中油菜花高峰期接待游客494.7万人次,增长10.5%,单日最高人次23.7万,再创历史新高。
景区——非遗顾盼生辉
徽剧、傩舞、灯彩、茶道、“三雕”……行走在李坑、汪口等各大景区景点,游客不经意间就和“非遗”有了一次次亲密的接触。江湾是婺源的首个5A级景区,步入景区大门,可以看到曲折的莲花池水桥,桥中的亭子四角都悬挂着“萧江”的红色旗帜。粉墙黛瓦的村落建筑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画卷,美不胜收。往前走去有座牌楼,“江湾”二字格外醒目,牌楼的右边就是古戏台,每天都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婺源傩舞经典剧目在此激情上演。
“花木葱茏、曲廊蜿蜒、楼台影映。”走进婺源熹园景区,处处洋溢着文化气息。徽派老房子和紫阳书院蕴藏的是朱子文化,一系列的歙砚馆述说的是砚台文化。在这里,非遗文化展览馆图文并茂地向游客介绍了歙砚1200多年的历史,歙砚和历代名人的不解之缘以及歙砚行业目前的状态。在园内的非遗手工制作室,可以目睹砚雕大师们现场制作歙砚的过程。歙砚的制作总共有选料、制坯、磨坯、设计、雕刻、打磨等十六道工序,参观的游客们可以现场拍照,可以近距离触摸,也可以用手拿起刻刀,亲身体验一把在石头上刻字的艰辛和不易。熹园把歙砚文化融合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中,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熹园模式”。砚台非遗文化不仅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让越来越多的人直观地了解歙砚文化,将歙砚制作技艺代代传承和发扬下去,也为熹园增添了亮色,日渐成为江西省内旅游文化的新标杆。如今熹园已被列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村庄——非遗味道浓郁
婺源傩舞被称为“戏曲活化石”,既有原始的表现迎神驱鬼的《搭架》、《追王》和“开箱”、“封箱”、“教鬼”、“开光”、“收耗”等仪式,又有反映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的《开天辟地》、《太阳射月》、《孟姜女送寒衣》等剧目。其表演形式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每逢重大节日,小山村秋口长径的村民们都要表演傩舞,祈福纳祥。“长径村的傩舞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初叶就有外出表演的记载。这种带有原始宗教色彩和图腾崇拜意识的舞仪,寄托了村民的美好愿望,在粗犷的舞步中村民自娱自乐,祈求一年的平安幸福。”每当有人问及傩舞的历史,傩舞传承人程富保总是耐心地介绍说:“婺源傩舞受外界影响极少,在表演艺术上仍保留着古朴、粗犷、简练、夸张、形象、传神的独特风格。动作多为顺拐、屈膝、下沉、含胸、挺腹,沉而不懈,梗而不僵,独具特色。音乐伴奏均以舞止曲终的原则,由打击乐、曲牌和唱腔三个部分组成,有专用的锣鼓谱和曲牌。”许多看了傩舞表演的游客说,“想不到婺源的深山里还有这么震撼的表演。”
在“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的婺源,处处峰峦叠嶂、溪流潋滟,奇峰、古树、老桥、驿道、廊桥遍布乡野。常年云雾缭绕使这里成为婺绿的天然生长地,这里“绿丛遍山野,户户有香茶”,每家农户都拥有自己一片茶园。婺源绿茶制作技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茶农几乎都会制茶,采茶季在婺源任何产茶的地方,你可以欣赏到制茶的整个工艺,而且还可以买上几斤新鲜出锅的茶叶。回到酒店或者是民宿,用开水泡上粗硕的茶叶,浓郁的茶香冉冉升起,弥漫在整个屋内,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那绿油油的茶园。泡开后的茶汤,色泽是那么醇厚,滋味是那么的清香。
推介——非遗魅力动人
近年来,该县持续不断地在北京、天津、上海等重要客源地开展旅游推介活动,把茶艺表演、傩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搬到大都市,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婺源的各种文化,从而更好地了解婺源、走进婺源。
婺源盛产油纸伞,古典工艺油纸伞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吉祥日用雨伞,已有1000多年历史,美观轻便、古朴别致,晴雨相宜,是经久耐用的生活用品,也是很有欣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闻名遐迩,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6月,婺源油纸伞同景德镇陶瓷等亮相全球最大博览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观众的目光。
2015年7月,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婺源县的茶艺、油纸伞制作技艺等非遗展示,给充盈着异国风情的米兰吹来一阵浓郁的中国文化风:绿茶的清香,皮纸、毛竹绽放出的雅致伞花……让人沉醉,令人遐想,“最美乡村”婺源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动人魅力,也全面焕发了全域旅游魅力。伴随着非遗“出海”,“中国最美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进一步提升,接待的境外游客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