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放狠话”不应只为“临门一脚”
11月份全国74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公布了,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全位于东北华北。有网友调侃说“看到沈阳垫底,我们市长舒了口气”,原因是某市空气质量前几个月排位垫底,于是市长发了狠话,发誓下月起必须摆脱差评。(12月14日中国新闻网)
一到考核就紧张、一挨批评就夸海口说狠话,这样的情况近年来并不少见。而事实上,这样的“狠话”往往事与愿违,甚至成为揶揄政府的话柄。“狠话”该说,但不能只说于垫底后,不能只发于考核前。毕竟,污染物是长期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不可能靠说狠话“一抓就灵”。
其实,领导的狠话,就是为干部注入的“鸡血”,全体干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天候、全时段的努力,自然会带来环境的改善。但这短暂之功,不过是为在考核时谋得一个好看的数字,对于环境本身而言,无异于“隔靴搔痒”。在百姓看来,不过是满足了干部的功利之心,这样的面子工程群众自然不会买账。
其实,狠话,并不是个天生的贬义词。在笔者看来,“老虎苍蝇一起打”是狠话,是国家反腐“零容忍”的意志体现:实现全国范围内全面脱贫是狠话,要的是攻坚克难的决心和愚公移山的韧劲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狠话,更是要全国上下一心、攻坚克难的狠劲儿。这些话,是狠话也是实话,是目标也是愿景。这些狠话都不是一阵风,是说到就要做到的行动纲领;这些狠话,支撑的是党和国家的发展谋划,承载的更是老百姓的热切期盼。
“狠话”可以说,但要看什么时候说和怎么说,扶贫脱贫上可以说,民生改善上可以说,经济发展上可以说,当然治污上还是可以说。但这一说,应该代表的是一份责任,一份承诺,不能只图一个数字,或者只求一阵子。领导干部,不能将狠话放在向上邀功上,放在表面工程上,要放在谋事创业上,放在为民服务上,才能让狠话有说服力。
文/陈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