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

28.02.2015  18:35

地灾猛于虎,安全大于天。”宜春市市长蒋斌一语道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

  据了解,宜春市是江西省地灾易发多发区之一,全市现有较重要地灾隐患点1761处,威胁人口19934人。但从1999年到2014年,该市却连续6年实现地灾防治“零伤亡”。

  对于取得的成绩,有人开玩笑说这是老天帮忙。不过,宜春市国土资源局的每一名干部和职工都清楚地知道,天帮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努力。他们说:“‘零伤亡’的秘诀只有3个字——严、细、实。”

群测群防,严之又严

  事情虽然过去两年有余,但是每当暴雨来临,宜春市万载县高村镇大坳村中坳电站的负责人张继明想起往事时,都会不停地感叹:“当年多亏国土资源部门的干部把我们从死神那儿抢了回来啊。

  2012年5月12日,宜春市普降暴雨。由于国土资源部门宣传到位,张继明脑子里绷紧了地灾防治这根弦。当晚,他就带领电站工作人员进行了撤离。第二天11时,该电站便发生了花岗岩体崩塌,崩塌岩石约200立方米,毁坏房屋1间。由于组织人员撤离及时,这才避免了电站3名职工伤亡情况的发生。

  “通过应急演练,我们让群众掌握了避险的方法。以后要真发生了地灾,他们就知道应该怎样尽快撤离险区了。”宜春市政府副市长黄德刚介绍说,“近年来,全市10个县(市、区)都举行了突发性地灾应急实战演练。广大群众对群测群防工作很支持,也很配合。一旦发现险情,大家就会按照规定的路线及时撤离。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面对地灾防治的严峻形势,宜春市在普及地灾防治知识的同时,坚持以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为骨干、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按照市设中心、县设总站、乡设站、村设组的组织机构格局,着力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监测网络。全市共设置地灾监测预警点1124个、专业预警点57个、群测群防点1067个;建立隐患排查队伍190个,包括专职人员472人、兼职人员736人,形成了一个完整规范的网络体系。

  健全的地灾防治网络,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道防护墙。宜春市国土资源局环境科科长李发龙自豪地说:“2009年以来,全市共发生造成房屋设施损毁的地灾事件85起,提前转移群众2125人,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地灾巡查,细之又细

  “感谢政府,感谢你们救了我们的性命。”宜春市宜丰县科海职业学院校长钟建军不停地念叨着这句话,表达着对国土资源干部救命之恩的感激之情。

  原来,宜春市国土资源局在巡查过程中,发现该学校食堂北侧出现滑坡险情,立即与当地政府及学校共同研究,采取应急措施,安排监测人员,制订紧急避让方案。当天晚上8点,该地灾隐患点即发生滑坡,造成围墙倒塌90余米、锅炉房墙面严重开裂。不过由于提前组织师生转移,此次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在宜春市国土资源系统有这样一条雷打不动的规定:汛期全系统干部一律停止休假,县(市、区)局分管领导外出必须向市局主要领导请假,凡督查发现擅自离岗离位的行为,一律从严从重处理。

  提到这个规定,宜春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冷世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地灾防治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宁听骂声,也不听哭声。

  正是有了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宜春国土资源人在地灾防治中,总是不顾危险冲在最前面,做到“哪里有险情灾情,哪里就有国土资源人”。强降雨期间。宜春市国土资源局严格实行市局班子成员挂点、县局班子成员驻点、国土资源所所有人员蹲点、群防群测人员盯点的“四个一点”工作机制。该局由局领导带队,分组对全市地灾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做到责任单位、防治资金、监测手段、防治措施“四个到位”。对已查明的地灾隐患点,他们还逐一建立电子“身份证”,实行定人、定岗、定责,打通地灾防治“最后一公里”。

  地灾防治无汛期。依靠铁的纪律和制度,通过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全面落实防灾措施,他们最大限度地提升了预报预警的实际效果,把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

防治结合,实之又实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以后我们再也用不着为下雨提心吊胆了。”宜春市靖安县罗湾乡官庄村雷家岭村小组的彭金贤在喜迁新居后开心地说。与他同样高兴的还有283户村民,他们全部住进了罗湾乡生态移民小区公寓楼。而原有的宅基地也拆平复耕为了新增耕地,既消除了地灾隐患,又新增耕地100亩,还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抬头看得见,见面要半天”是过去地灾移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据介绍,当地山区地灾隐患点村民住房以土坯房、木板房为主,遇上雨雪天气,安全系数较低。村民曾形象地说:“山崩地起裂,白天晚上住不得;村上响广播,大人细娃儿遍山躲。

  为了弥补先天不足,近年来,宜春市积极探索防治的根本性措施,将工作重点逐步从重防治到重搬迁避让转变。市政府不定期召开地灾防治部门联席会议,整合国土资源、民政、扶贫办等部门的力量,对已经查明的隐患点,根据性质和规模,着手实施永久性搬迁工程,做到了地灾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使地灾移民真正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坚持以人为本,设身处地为搬迁户着想,确保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把地灾搬迁做成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宜春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黄绍宏介绍说,“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各级补贴资金3000余万元,建设集中安置点75个,移民搬迁集中安排6267人,让广大群众彻底远离了地灾的威胁。

  谈到地灾防治办法,宜春市国土资源局地灾应急中心主任黄滨说,地灾防治一方面是避让搬迁,另一方面就是工程治理。比如,宜春市中心城区明月北路886号后侧有一处山体滑坡险情,2011年受大雨冲刷,滑坡体前缘挡土墙变形开裂,滑坡体土方达约1.8万立方米,引起了宜春市、区两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的高度重视,因为这关系到滑坡体前缘两栋居民楼36户110人的生命安全。

  从2011年开始,宜春市、区两级政府从财政安排资金260余万元先行治理,把治理项目做成了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当地的住户纷纷感激地说:“滑坡治理之后,我们现在心里踏实多了,感谢党和政府为民办的好事。

李发龙介绍说,近年来,宜春市本级、袁州区、高安市、丰城市等地自筹资金1000多万元治理20多个地灾隐患点,消除地灾威胁人员1000多人。而这也是宜春市连续6年保持地灾中“零伤亡”的秘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