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舆情危机处置效果评估报告

14.07.2014  18:23

【提要】

公众最关心的是食药安全保障。当一轮舆情消散后,在舆论风暴中经受洗礼的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更加关心舆论对危机处置措施的认同和接受程度,期望通过大数据和专业分析,更真实地还原危机过后公众的态度和想法。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开发危机处置效果评估工具,运用大数据技术,从媒体、网民和意见领袖三个群体的表现,来测量危机处置措施经传播达到受众端的效果。针对2013年1月以来18个月里发生的34个食品药品安全典型事件,用33个指标测量危机处置的真实效果。测量的结果,有三个情况出人意料:

一、危机处置后至少1/4的企业美誉度没有得到修复,甚至进一步恶化。

二、近九成的事件危机处置后,未能明显扭转危机造成的刻板印象。

三、媒体、网民、意见领袖三个群体,对企业危机处置举措的反应差别很大。媒体鼓励纠错,网民更为敏感,意见领袖最难回心转意。

四、凡经强势媒体或权威机构曝出负面舆情且坐实“罪名”,要使媒体美誉度回升非常困难,数据呈现出来的往往是进一步恶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面临的舆论环境越来越复杂,大数据技术恰逢其时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应对复杂的条件和手段。这正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研究舆情风险管理,开发危机处置效果评估工具的初衷所在。

当前,以“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为关键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为契机,我国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全面升级。为促进企业和舆论环境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展开舆情风险管理研究。

长期以来,企业将舆情当敌情,或删帖封堵,或沉默不理,或拖延蒙混,抱持敌对、救火思维者为数众多。这种思维已经不能适应今天以互联网主导传播和舆论发声的社会。我们正在从IT(信息技术)时代迈进DT(数据技术)时代,怎样通过数据技术和专业分析,洞察并化解未来的风险,是大数据时代企业舆情管理从1.0升级到2.0的新课题。

食品药品关系到百姓生活质量、健康和生命安全。李克强总理指出,要“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怎样将民生关切转化为基于数据的量化指标,引入企业舆情风险管理体系,帮助企业从“管理和控制舆情”向“点燃和激发正能量”升级?这既是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也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研究开发专业测量指标体系的意义所在--考察网络舆论对涉事企业纠错、矫正等行为的接受程度,用民生关切引导企业“以健康经营,做健康产品”。

(一)危机处置效果评估系列排名及指标介绍

本报告综合评估结论认为,随着现代传播技术和媒介的发展,舆论生态日益复杂多变,企业要走出救火式被动应对模式,向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的系统思维升级。当前舆情管理要构建企业与舆论生态的良性互动关系,顺应“社会共治”条件下不断增强的舆论监督压力和日益规范的监管环境,提升舆情管理的科学性,从受众端收获良好的危机处置效果,维护企业声誉。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研发了基于大数据的舆情风险管理系列评估工具,并首次应用于食品药品安全领域。针对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期间发生的34个食品药品安全典型事件,这套指标重点测量危机处置后“企业美誉度回升”、“舆论认知改善”和“次生舆情触发量”三种情况,综合评估企业处置行为在受众端产生的实际效果,并据此探求舆情产业研究与服务、企业舆情管理的改进方向。

一、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舆情危机处置效果系列排名

运用危机处置效果评估33项指标进行数据采集和测评,34家涉事企业的危机处置效果形成了系列排名,分别为:

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舆情危机处置效果综合排名

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舆情危机处置后美誉度回升值排名

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舆情危机处置后舆论认知改善值排名

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舆情危机处置后次生舆情触发量排名

与此同时,考察媒体和网络意见领袖在34个典型事件中的表现,形成两项荣誉排名:

食品药品安全舌尖卫士--影响力最强十大意见领袖

食品药品安全舌尖卫士--引爆力最强十大媒体

其中,京华时报在引爆力最强十大媒体中领先,五岳散人位居影响力最强十大意见领袖之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