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机关报驳某“论调”:反腐是经济发展的利好

17.08.2015  12:47

  当下,“打虎拍蝇猎狐”并举,党风政风军风社风为之一新,深得党心军心民心。但也有些论调值得我们关注。如,有的人认为,反腐败“抑制消费”,烟酒、饭店、礼品等行业不景气就是证明;有的人认为,反腐败妨碍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干部怕犯错误,不想干事、不敢干事,耽误了经济的发展;还有的认为腐败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具有“正效应”,企业可以通过行贿开拓市场、推进项目顺利进行。账真能这样算吗?

  不可否认,曾经一时,高档饭店火爆,图排场讲阔气,奢靡成风,烟酒档次越来越高,礼品越来越奢华。实质上,这种经济的“繁荣”,是虚假繁荣,是不可持续的。这不是正常消费,而是消费的泡沫。反腐败挤破了消费泡沫,让消费回归理性,让发展回归常态,这对经济发展而言是利好,更有利于长期和可持续发展。

  至于说反腐败影响干部干事的积极性,一些干部有利益就干,没有利益就不干,这本身不是干事,而是在滥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是谋私,是渎职。如果容忍这样干事,共产党就不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反腐败,清除了政治垃圾,恢复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理清了干什么、怎么干,为真正想干事的干部提供了平台,真正想干事的干部可以甩开膀子,理直气壮大干特干。

  腐败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对于有“关系”“门路”以行贿谋求发展的企业而言确实如此。但这败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增加了交易成本,让企业的心思不是放在一心一意谋发展上,而是到处找“门路”,跑关系,浪费了社会资源。这样的发展扭曲了市场信号,破坏了市场规则,与成熟的市场经济要求不相符,也是正常的发展所不允许的。香港、新加坡20世纪70年代,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大反腐败力度,经济发展不降反升。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算好、算清反腐败的经济账,要坚持正确的方法。方法正确与否,决定看法的正确与否。首先要从全面上算。中国经济发展是个大盘子,有韧劲和很大的回旋余地,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如,高档饭店转型平民化,公款消费、高档消费减少,平民消费增加了,而且普通老百姓是一个更大的消费群体,用心开发好这块大市场,企业和行业发展才更可靠更持久。

  其次要从长远上算。反腐败可能影响的是某些行业短期不当获利,但对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则是长期利好。同时,要从根本上算。比如,通过腐败让企业发展,个别人发财,从表面看,经济一片红火,撑了面子,实际失了里子,带坏了政治环境,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从根本上讲得不偿失。建立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这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

  反腐败令老虎落马、苍蝇落地,形成清正廉明的政治生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了权力的界限,厘清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有利于促进良好政企关系的形成;反腐败矫正市场信号和市场秩序,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反腐败打击的是公款和寻租消费造就的“虚假繁荣”,这实际上恢复了理性正常的市场需求,纠正了歪曲的市场信号,为市场功能正常发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反腐败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腐败的背后,往往有不正当利益的身影。只有坚持不懈反腐败,才能冲破这种利益固化的藩篱,为改革扫清障碍,为发展增添动力。反腐败是经济发展的利好,而不是相反。(杨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