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驾校预留三成提成40名教练歇车 已恢复教学
泸州当事驾校称:预留费用系规范管理将暂缓执行,已恢复教学
“后天就是驾考科目二的考试了。”昨天早上,泸州市民小张早早就准备去练车,当他到达自己学车的川泸驾校训练场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40余辆白色的教练车,排成3列,全都“稳起不动”,而教练们也站在车旁,丝毫没有要上课的意思。
“难道是教练员集体歇车停学?”同小张一样,现场的多名学员都一头雾水。华西城市读本记者随后进行了走访。
事发
预留30%提成费 引教练不满
唐盛林是川泸驾校资历较老的教练之一,从2005年开始就在这里任教。昨天早上7点,唐盛林赶到了位于龙马大道3段齐家路口附近的训练场。
唐盛林抵达后发现,已经早他一步到达的几名教练同样也眉头紧锁,并没有要上课的意思。原来,今年11月4日,川泸驾校突然提出要暂扣30%的提成费,等到学员毕业后才返还给教练们。
“目前川泸驾校的报名费用为3670元,其中考试费用570元,校方收取管理费用1040元,教练员培训费用2060元。如果校方预留30%提成费,教练员将暂时少获取618元。”正是对学校这项规定的不认同,昨天驾校的近40名司机在训练场相互碰头商议后,决定罢课“抗议”。
声音
教练 驾考新规后成本增加 不想被扣
“我们的开支本来就够高了。”小王也是该驾校的教练,他表示自从《驾考新规》出台后,由于学员过关率的下降,大家的收入已经大不如前。
据介绍,一个教练车,加上维修保养等各种成本,正常情况下教练带出一个学员,折算下来至少需要900多元,由于现在路考难度加大,名额受限,以前二三个月就能有一个学员毕业,现在有些可能半年都不行,这更在无形中加大了成本。“再暂扣了我们这30%,压力就更大了,而且就算要扣,也应该提前给我们说一声。”在场的其他教练告诉记者。
学员 后天科目二考试 苦成一枝花
训练场变得静悄悄,这可让昨日前来学习的学员们苦不堪言。
小张早就报川泸的课程,后天就是他考科目二的时间了,现在看着一辆辆静止不动的教练车,小张的心情比当天的天气还要阴郁,“现在约考时间本就很长,考试难度也大,这样做,我们真的耗不起啊!”
下个月同样要参加科目二考试的李婷,心里也不轻松,她最担心的,还是学校硬件设施本身的问题。“场地很老旧,而且又小,我们能摸车的机会太少了。”李婷说,现在自己几乎每天都会来练车,但是常常等待一天,只能开一圈,20分钟不到。
“画线老旧脱色看不清,位置安排不科学,场地太小学员排队长……”认为驾校没有起到对场地应有的维修管理工作,许多教练也显得颇有微词。
处理
校方:预留费用系规范管理将暂缓执行
事发之后,川泸驾校立即派出代表与教练进行解释和协商。最终相关教练接受了该负责人的提议,推选出5名代表一同到驾校总部与相关人士进行协商,而泸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接到报告后也到驾校协调双方的矛盾。
在协商会上,教练代表依然对现在存在的问题有不解之处,并要求驾校负责人作出解释并取消暂扣30%的提成余额并返还给所有教练。
“由于驾校支付给教练的学员培训费用是从今天起进行调整的,将原来的学员交付的学杂费提成由全额支付调整为先行支付70%,待学员结业获得驾驶证后再支付30%余额,并非是驾校将那30%的提成直接全部扣掉。”川泸驾校负责人解释到,由于今年年初驾训考试方式进行了重大调整,通过率也有所下降 ,故采取一定的方式给教练一些压力,避免培训质量下降并确保学员能够顺利通过考试,而学员通过考试后,这30%的提成最终还是会返还给教练的。目前,这一政策将暂缓执行。
最新:双方达成协议恢复驾训 新场地将投用
“早在今年年初我们已先期进行通知,并做了一定的准备,但因过去未和教练们在这一方面签订过相关协议,由于解释不到位才出现了今天这个情况。在双方达成共识后,我们也会完善好这方面的工作。”驾校负责人解释说。随后,泸州市运管局相关负责人也为双方做了一定的协调。
对于场地过于简陋影响训练的问题,川泸驾校负责人表示现已在江阳区华阳街道四公里处新建了一座标准化的驾训场地,由于近期降雨较多,场地内的标线未施划完毕,因此暂未投用,待天气转好,近期内将全面完成驾训场地的建设并投入使用。
经过1小时的协商,在泸州市运管局相关负责人的推动下,最终在当天上午11时,教练们同意恢复驾训,并返回了训练场。
相关链接
暂扣款项为驾校行业自律行为
据泸州市运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泸州多数驾校都实行的是预留部分培训费待学员结业后再进行支付,甚至是学员结业获得驾驶证后驾校再对教练一次性支付培训费。但唯独川泸驾校未实行该项方式,出于提升教练质量、学员训练水平和驾校风险的考虑,因此才开始施行。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行业采取的这种方式都是相关协会的一种自律行为,目的也是为了学员能够更好地掌握驾驶技能并通过考试,另外因考生的积压对驾校来说成本压力也较大,省内多地还曾出现过一些教练卷款而走置学员不顾的情况,因此采取这种方式也可增加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龙沁怡 张洵)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